中評社香港9月27日電/據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道,有日媒報道稱,中國在9月初首次向釣魚島上空派遣無人機,這一時間點恰好與東京將這些島嶼“國有化”一周年相吻合。一些學者認為,此舉將使亞洲進入一個新時代,無人機可能使小摩擦升級為大規模戰火。
《環球時報》報道,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9月26日報道稱,亞洲和國際社會的確正在進入一片未知領域,各種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用途的無人機,正逐漸在亞洲上空擴散。如果必須要對此作出評價的話,《外交學者》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根據克勞塞維茨(德國著名軍事家)的觀點,某個競爭者給自己的政治目標所定義的價值,決定了它將為實現這些目標付出多少努力。這一點正不幸地在亞洲被言中。這種努力是兩個因素相乘的結果。首先是“量級”,即競爭者為實現政治目標而付出多少資源。其次是“期限”,或者說,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付出多久的努力。把付出的生命、金錢和硬件與付出這些資源的總時間相乘,就是付出的全部代價。
那麼,無人機的情況該如何計算呢?無人機很便宜。由於不需要飛行員,因此,它們比有人駕駛的戰鬥機花費更少。這種低成本、低風險的工作,幾乎可以一直進行下去,雖然在決策者看來,這件事的意義並不大。同樣,對敵人而言,擊落一架入侵的無人機的心理障礙,或許比擊落一架常規飛機要小。不會有敵人的飛行員喪生。雙方軍隊同時向戰場上空派出具有作戰能力的無人機會產生什麼效果?這還有待觀察。它會成為自動化的代理戰爭嗎?如果兩架飛機相遇會發生什麼?
其次,競爭各方對無人機行動的看法可能不同。一方可能認為,無人機行動只是常規軍事偵察,而敵對的一方或許認為,無人機從不該出現的地方飛過是一種侵犯行為。這樣一來,沒有傷害性的活動可能被視為對一國主權或領土的威脅。這可能引發防禦措施,或許還會升級為小規模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