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9日電/中國改革的彼岸是什麼?有一些人直到今天還認為,它應當“是西方”。他們主張,對中國傳統的傳承只應是一些文化上“花花草草”的東西,中國應在政治上全面西化,不應羞羞答答。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中國存在這種聲音一點不奇怪。西方是近現代史的贏家,現在公認的發達國家走的都是“西方道路”,西方至今保持著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優勢,西方之外唯一的超級大國蘇聯垮掉了。在中國這樣的後發國家裡,“西方崇拜”情結即使不在民間文化中占主導地位,也決不會因一個具體挫折輸得精光。
中國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通過對外學習一步步擺脫落後。儘管我們從蘇聯也學習了不少東西,但西方仍不啻為我們的“首席老師”。經驗主義往往是中國最強大的哲學。中國今後也必須學習西方,只有把西方的技術和社會治理經驗都學到手,消化了它們,我們才有可能最終超越之。
這不就是“全盤西化”嗎?然而不是。學習西方和全盤西化有一個根本區別:作為學習者,我們在精神上是獨立自主的,具體學什麼不學什麼,以及學習的節奏都由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中國國家利益決定。而全盤西化是絕對膜拜西方的“休克療法”思路,它把西化作為先決性選擇和條件,讓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圍繞它“撞大運”,“自生自滅”。
社評指出,中國今天的道路是混合型創新,其中包含著西方元素、蘇聯因素,也有對本國優秀傳統的重新闡述。而且存在這樣的情況:有些中國過去拒絕學習西方的事物,後來又以“此一時彼一時”的思路引入了。這當中最寶貴的經驗恰是堅持中國人自己的判斷力,以中國利益為中心,而不是接受西方的指揮。
西方不會是全心全意教授中國的老師,國際政治的性質決定了西方指點中國的複雜用心。中國如果自己不聰明點,我們就有可能淪為被賣了還幫著別人數錢的傻瓜。
幸運的是,中國成為全球極少數能把學習西方和堅持精神上獨立自主融為一體的國家,這或許就是中國改革成功的政治秘訣,也是讓實踐檢驗真理以及實事求是精神的勝利。中國的經濟及社會進步幅度在最近三十幾年全球最大,但中國沒有付出蘇聯、南斯拉夫以及一些中東國家的驚人社會代價,中國的平穩發展的確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羨慕。
然而只要中國還同西方有距離,主張全盤西化的圈子就不會在中國消失。或者出於無知和短視,或者有特殊政治目的,這些主張有時慷慨激昂,或者顯示出為民請命的悲情,不時在輿論場上經營出一塊“道德高地”。它們會刺激出自己對立面的另一種極端,即拒絕改革的主張。中國主流社會不得不在所謂“左”和“右”的兩極騷擾中前行。
全盤西化主張還帶來了評價中國現實的“西方式坐標”。這個坐標有意忽略已經形成的中國與西方歷史性差距,把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進步與西方現實水平一一對比,不是為了激勵中國社會,而是要打擊中國人逐漸積累的道路自信。
然而必須指出,雖然互聯網為全盤西化主張提供了方便的傳播途徑,但這一主張的實際市場在萎縮。因為中國道路的階段性成果拿到世界上一比如此突出,而同時期全盤西化的失敗例子很多。中國人在逐漸領悟學習西方和堅持獨立自主的複雜辯證關係。
中國最終會是具體學習西方很多,同時又“另搞一套”的特殊大國。中國注定要上演21世紀的人類政治絕技。祝願我們的祖國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