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公園(大公網圖片) |
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從1940年開始我們開始使用二戰勞工,及至1942年,歐洲境內集中營中的大量猶太人也被迫為我們的工廠勞動,這是我們歷史上最黑暗的一章。”
大公網發表專題文章,對德國年輕人的歷史觀進行了真實貼近的報道。這些對二戰歷史的反思和原真呈現,大大方方的擺放在慕尼黑寶馬公司博物館特辟的展覽室中,熙來攘往的觀眾隻要對這段歷史感興趣,任何人都能繼續查閱這家公司在二戰中究竟用了多少勞工,如今又是如何反思這段歷史的。
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對歷史的反省相較其他戰敗國要深刻的多。就在這次大選前,默克爾還特意到集中營中參觀,被外界普遍視為正視歷史的正確舉動。
那麼,德國的歷史觀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呢?我將這個問題拋給德新社的一個同行,他斬釘截鐵的告訴我說,“錯了就是錯了,我們從小就在歷史教材中學習納粹發動二戰的歷史,一直在反思一直在反省。”
德國人普遍喜歡讀一些歷史,他們也很少回避歷史的陰暗面,尤其是對戰爭記憶的口耳相傳,更讓年輕的一代人保持著清醒的歷史觀。這名同行告訴我,德國雖然是戰敗國,人民也飽受戰火的苦痛,“在我的老家德累斯頓,全市有八成的地區毀於炮灰,灰黑色的建築時刻提醒每個人戰爭的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