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發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9月CPI同比上漲3.1%,相比8月2.6%的漲幅略微擴大,是7個月來的最大升幅,CPI重回“3時代”。不過,外電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無需為此擔憂。英國《金融時報》稱 ,雖然9月CPI漲幅重回“3時代”,但全年通脹看上去不大可能超過3.5%的官方“上限”。
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股市滬綜指周一小幅收升,收報2237.773點,漲9.627點或0.43%,再創一個月收盤新高。路透社稱,上周末及周一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從基本面上對大盤形成支撐,高鐵、農業、汽車等概念板塊走勢強勁。證券分析師表示,比如受高層出訪泰國影響,周一高鐵板塊表現不錯,中國北車公司當天漲停,而本周宏觀數據密集發布,將包括GDP、工業產出、社會零售和固定投資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9月份CPI升幅高於預期,主要是由於台風造成的損失以及季節性因素導致食品價格上漲。英國路透社稱,受中秋和國慶“雙節”等因素推動,中國9月CPI同比漲幅突破3%。但中國經濟企穩,意味著總需求對通脹的拉動作用有限,預計整體物價仍將處在緩慢上行通道,並不具備大幅跳升的基礎。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餘秋梅解讀CPI數據認為,9月新漲價因素增加較多,食品價格環比上漲較多,既有中秋、國慶節日因素,也有季節性影響因素,還與部分地區旱澇災害有關。而非食品價格中,服裝價格因換季影響環比上漲1.2%;汽油、柴油因價格調整環比分別上漲2.8%和2.9%,旅遊價格環比上漲2.8%。
《華爾街日報》稱,9月3.1%的通脹率已經超出中國央行制定的3%的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報道認為,這讓中國政府幾乎沒有放鬆貨幣政策的餘地,因為一旦下調利率,消費者可能會因儲蓄縮水而受到進一步衝擊。同時,目前也沒有跡象顯示央行準備收緊貨幣政策。
美國美林銀行中國經濟學家陸挺14日表示,中國全年GDP增長有望在7.5%之上,即便第四季度CPI增幅接近官方定下的最高3.5%的目標,政府繼續出台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可能性將很小;而CPI的緩慢增長也不會使政府收緊政策以嚴控風險。
14日發布的數據還顯示,9月份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簡稱PPI)進一步下降,同比下降1.3%,但降幅比上月繼續縮小,也低於1.4%的市場預期。這給疲於應付利潤下滑的製造商帶來了一些寬慰。PPI環比上漲0.2%。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磊表示,通脹水平在當前環境下已經不是一個核心問題,貨幣政策的著力點已經為調結構轉向。此外,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發給記者的研究報告中稱,相對良性的通脹動態預示著,穩定增長和經濟改革仍是短期內政策制定者優先考慮的問題,預計全年政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不會出現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