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萊都東中華學校董事長、華社活躍分子孫勝利(中評社 魚莎莎攝) |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記者 黃博寧、魚莎莎東盟峰會後續報道)“我也想讓子女參與華社活動,但是比較難。他們借口比較多,說沒時間。”現年67歲的文萊華社活躍分子孫勝利這樣說道。
孫勝利40年來一直活躍在文萊華社之中。2010年,他獲得了文萊蘇丹頒發的PSB勛章。他的名片上,印有“文萊馬來奕太極學會主席”、“文萊都東中華學校董事長”、“文萊中華總商會理事”、“汶中校友會副會長”、“文萊電器商工會監察”、“文萊籃球總會副主席”、“都東九汀中華學校兼學”的頭銜。
新一代難入華社 青黃不接
孫勝利說,現在自家生意都交給太太做,他每天六點多起床,華社有活動就開車去參加活動。他說自己還是老一輩的生活方式,喜歡和朋友聚在一起。但太太和子女都勸他趕緊退下來,而他自己目前覺得這樣忙忙碌碌的挺好。
現在60、70歲的老一輩華人大多是第二代華人。以孫勝利為例,其父上世紀三十年代因為躲避戰亂,在二戰之前漂洋過海,南下給人做工,做小本生意供子女讀書。孫氏本人從小學到高中在華校就讀,對於華人華社,自然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現在,華社的活躍分子大都也是50、60歲的人士,而30、40歲的很難找。因此,不少社團都已經斷層,青黃不接,年輕人難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