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 林艷 楊天)“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於11月25日在香港召開,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發表了題為《持續深化海峽兩岸經濟合作的背景與前景》的論文,文章認為,兩岸在經濟上既是競爭對手,更是合作夥伴;既要各自發展,更要攜手“賺世界的錢”。兩岸的一致目標就是達成兩岸雙贏--共同贏取中華民族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應有的地位。
曹小衡認為,當今台灣經濟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面臨新的選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30餘年至今,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發展的大勢已成,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強而不盛”,中國大陸經濟“盛而漸強”。如何面對這一格局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並找到自己的新定位、新角色從而推動台灣經濟再上層樓至關重要。
從增量部分看,未來十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量將穩居世界第一,從經濟增長點角度看,內需市場的擴大將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就台灣經濟而言,近十多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部分在西方,增量部分在大陸。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中,大陸將有穩居世界第一的經濟增量規模,並有龐大市場份額,這為台灣搶占市場、再現經濟繁榮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曹小衡認為,2010年6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並於同年9月12日生效,標誌著兩岸經貿合作進入制度化軌道。他提出,兩岸可以思考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兩岸在國際經濟平台上的利益協調問題。馬英九先生多次強調簽署ECFA是要“連結亞太、布局全球”、是“與其它國家簽署FTA”的背書。因此,在ECFA正式簽署後,台灣各方也提出各種尋求“國際經濟空間”的訴求。
第二、明確兩岸產業合作的方向,啟動兩岸重大項目合作。當前國際及兩岸經濟格局對啟動兩岸重大項目合作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從兩岸方面看,台灣的產業搭橋及黃金十年計劃已經推動,大陸的十二五計劃也已起步。在十二五期間,大陸經濟將快速轉型,過往兩岸經濟分工合作將面臨重大調整,兩岸有必要抓住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