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共隱蔽戰綫的卓越領導人李克農。 |
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中國共產黨人在奪取政權的革命鬥爭中,除了在公開戰場對敵交戰,還在隱蔽戰線進行了激烈交鋒。《孫子兵法》曾闡述了戰爭的基本準則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隱蔽戰線的鬥爭因具備吸引人的神秘性,長期成為影視作品的重要題材,近年來屏幕上還出現了一股“諜戰片熱”。但一些影片靠“奢華+手槍+美女”吸引眼球,對觀眾造成不少誤導。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中國軍網紅色足跡萬里行記者專訪了著名黨史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他根據多年的研究成果,用史實還原我黨當年隱蔽戰線鬥爭的真相。
中共地下工作主要任務不是搞情報,是爭取群眾
近些年來影視作品談及過去國共隱蔽戰線較量時,經常用“諜戰”一詞,徐焰說認為這不合乎中國共產黨當年隱蔽工作用語,共產黨人一般只把對手派來刺探情報的人稱為間諜。當年蘇聯把派出的情報人員稱為“蘇聯偵察員”或“紅軍偵察員”,中國共產黨人對從事隱蔽鬥爭的人一般稱為“地下工作者”,對於隱蔽戰線的鬥爭也稱為秘密戰或秘密工作。
徐焰介紹說,在推翻國民黨統治的鬥爭中,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了兩個戰線的鬥爭:公開的武裝鬥爭和隱蔽的地下鬥爭。對地下秘密工作的任務,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曾這樣總結說:“公開工作之外,還要有秘密工作與之相配合,這就是黨的秘密組織工作,群眾的秘密組織工作(作為群眾公開組織的核心),黨派的秘密聯合行動,秘密的情報工作,公開組織與公開鬥爭的事先秘密準備等。”在毛澤東所概括的秘密工作五大任務中,情報工作只列在第四位。
當年黨的地下工作的最重要目標,是在政治上爭取敵占區的人心,地下工作者多數在搞工運、農運、學運和秘密的統戰,發動和組織群眾擁護共產黨,而不是搜集情報。徐焰舉例說,在解放戰爭中,中共隱蔽戰線的最大成就,是發動國統區廣大群眾掀起轟轟烈烈的反饑餓、反內戰的群眾鬥爭。對這些看似平凡卻意義重大的工作,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電影和文學作品中有過不少表現,像《風暴》、《青春之歌》中的地下工作者發動群眾的形象曾感動了億萬觀眾。影視作品進入市場商業化階段後,一些影片出現了“地下工作=搜集情報”的創作誤區。許多觀眾談到革命戰爭的地下工作,認為“就是搞情報”,這完全是錯誤的。
徐焰說,國民黨的前身同盟會從1905年成立起,在未執政前也主要從事地下活動,主要以暗殺、聯絡會黨等方式反抗清政府和北洋軍閥,搞情報同樣不是主要任務。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建立,1927年在南京再建並獲得全國主導地位後,國民黨的秘密工作轉為以特務工作為主。蔣介石為了維持獨裁統治,首先以黃埔系軍隊作為支柱,其次網羅了一批黨棍,再則利用特務監視和鏟除異已。國民黨政權因不得人心和缺乏群眾基礎,其特務工作注重於監視和打探情報,不過又進行策反、拉攏和思想滲透等特殊任務,也不能簡單以“諜戰”來概括。
周恩來創建黨的情偵機構,親自規定“三大任務一不許”
1928年,蔣介石建立自己的情報和特務機構,中統、軍統的規模在抗戰末期發展到頂峰,在編內勤(即專職特務)達幾十萬,成為人民痛恨的類似明代“東廠”、“西廠”或德國納粹蓋世太保的恐怖組織。那麼,中共為什麼要建立情偵機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