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美國國務卿克里今天到訪中國,他的這次亞洲行共訪四個國家,但不包括日本。奧巴馬總統四月份也要訪問亞洲,白宮發言人稱,他屆時將去日本,但不來中國。日本分析家們為克里缺訪日本,奧巴馬又可能“繞過中國”使勁撥算盤珠子,比較美國“更重視日本”,還是“更重視中國”。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指出,日本在中美日“三角關係”上一直缺乏自信,因而很看重每一位美國高級官員的到訪,並且要求美國官員一定說一句半句挺日本的話。日本和近鄰國家全搞砸了關係,美日同盟越來越是“支柱”。如今美國官員的只言片語都可能成為日本的“心靈雞湯”,或者是迎頭澆向日本的一桶冷水。
中美關係對中國同樣很重要,但中國人的心態如今要放鬆多了。美日大體是主僕關係,中美是平等的大國關係。中國在政治、防務、外交層面都高度獨立自主,中美關係大格局已經形成,中國影響這一關係的戰略主動權總體上在增加,因此我們已經用不著為兩國高層互訪的一些具體細節神經兮兮。
當然了,我們還是感到中美關係“有問題”,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對中國的戰略空間造成了擠壓。這不是中美高層見多了或見少了那麼簡單,美國“重返亞太”看來起到了作用,因為中國現在比五年前似乎“更難受”了。我們很難說美國同中國這些年增加的外交麻煩有多少直接關係,但要說毫無關係,大概講不通。
要讓美國對華更友善些,靠我們向華盛頓“曉之以理”是遠遠不夠的。中國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戰略獨立性,爭取美國之外方向的更多外交得分,它們都將是牽制美國對華態度的資本。
中美這種級別的大國關係,同小國與大國之間“搞關係”截然不同。中美的利益關係超級複雜,兩國靜止不動,都形成一種格局。美國實力強,手裡的杠杆多,這決定了其對華關係的基本姿態。能否讓美國今後“更客氣些”,中美溝通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在世界上有多少朋友,我們的外交杠杆又有哪些。
搞好中俄關係,發展好上海合作組織,找到解決周邊摩擦的有效途徑,同歐洲大國的關係形成戰略性突破,同與美國存在紛爭的國家和力量也保持良好關係或有效接觸,以及我們在第三世界有更大號召力,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在對美關係中繼續增加主動。換句話說,發展中美關係要有相當一部分力氣用到對美交往之外。
當然這說著容易做著難,中國作為全面崛起的大國,對外摩擦也來自方方面面。即使應對美國的壓力對中國頭等重要,我們也很難為此在其他方向“寧肯多吃點虧”。但我們的思路至少應是清晰的,我們需知道,我們對外關係的主動性一方面取決於實力增長,一方面取決於我們是否決心運用戰略,並且為此付出應有的投入。
中國輿論近年來有反對對外援助,並且在所有方向上都不支持妥協的傾向,這會壓縮中國實施外交戰略的靈活性。這很可能會延緩中國在全球外交中增加主動性的速度。
相信克里來中國時,兩國官員會有不錯的溝通,但中美關係同時也是由各種要素組成的。中國民間最煩美國的地方,就是它的對華外交。美國科學、文化和制度讓中國人產生的好感,常常讓美國的一個對華使絆抵消掉。
克里先生的前任希拉里·克林頓女士備受中國公眾詬病。希望克里先生能對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有所建樹,成為受中國公眾歡迎的美國國務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