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簡牘博物館。(中評社 陳承攝) |
中評社長沙4月20電(記者 陳承 林艶)19日上午,“兩岸作家湖湘文化行”參訪團來到位於長沙市天心區的簡牘博物館,一同了解中華民族簡牘的歷史,感受簡牘散發的文化魅力。
所謂“簡牘”,是“簡”和“牘”的統稱,把竹子、木頭劈成狹長的小片,再將表面刮削平滑,這種用作寫字的狹長的竹片或木條叫做竹簡或木簡,較寬的竹片或木板叫做竹牘或木牘。據導游介紹,中國古代,在紙張發明之前,人們便用簡牘來記錄文字,簡牘的使用時間從殷商貫穿至唐代,從漢代起,開始進入簡牘與紙張並用的時代,唐代後,簡牘退出歷史舞台。
作為國內國內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於一體的專題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每日都回迎來大量的海內外遊客前來參觀和學習。
記者隨兩岸作家一同步入簡牘博物館參觀,博物館一樓主要展出以“文明之路”為主題的基本陳列,包括《三國吳簡》《中國簡牘》《世界文字載體》和《中國簡牘書法》四個部分,配以圖片、動畫、展品等方式讓觀光客全方位的回味簡牘和簡牘文化的起源、演變和發展歷史,隨行的台灣作家有不少是第一次來到長沙,都認真聽取講解員講解簡牘的歷史脈絡。
博物館二樓則展出在長沙出土的系列文物精華,包括青銅器、手工業製品和祭祀用品,其中最為有特色的則是長沙窑詩詞壺,記者看到,在一件唐代的長沙窑青釉詩詞壺上撰刻著“買人心惆悵,賣人心不安。題詩安瓶上,將與買人看”的詩句,讀罷讓人忍俊不禁。
長沙簡牘博物館除了因收藏和保存簡牘而吸引吸引遊客外,亦為本地市民提供一些講解的機會,讓市民參與到博物館的工作當中來。博物館教育專員楊彬向記者表示,除了博物館自己的專業講解員外,博物館還向社會招募包括退休老年人、在職年輕人、大學生和未年成人來作志願講解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