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0日電/現在,“轉向太平洋”已是明日黃花。3年前,奧巴馬政府宣佈有意將美國外交重心轉向亞洲時,似乎是一個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時代。當時,美國擁有從地緣政治角度思考的奢侈。
此後,一個接一個的全球危機令奧巴馬政府措手不及。這些全球危機包括阿富汗的領導層危機、烏克蘭內戰和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以色列與哈馬斯加沙再起衝突,以及“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迅速壯大。情勢迫使美國總統重新改變外交焦點。
儘管中國對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構成種種挑戰,但中國沒有斬首記者、佔領別國領土或向周邊不服從地區發射導彈。“文革”早已過去,中國現在的行為基本上是可預期的。而且,中國也像其他超級大國一樣,懷抱全球雄心,對此美國甚至願意在中美兩國利益重疊的地方,比如全球經濟、反恐、核不擴散、維和等其他問題,對中國給予鼓勵。
這種全球利益重疊在本月兩國領導人的最近一次會晤上得到展現。奧巴馬總統與習近平主席加大兩國全球合作,締結了一項氣候變化協議。該協議可能為打破發展中國家與工業化國家減排僵局樹立榜樣。
不過,美國不會容忍的是中國的地區野心。當中國的地區野心與美國及其盟友的計劃衝突時,美國政府內部談論遏制的聲音就會更加響亮。比如,中國與一些南海周邊國家的衝突,在華盛頓敲響警鐘。
由於各種全球危機,兩國加入全球合作之舞,要麼緊緊擁抱,要麼小心翼翼保持距離,這取決于背景音樂是什麼。與此同時,在雙方所認為的勢力範圍交疊的地方——即廣大的東亞地區——音樂驟停,兩國為了誰定調子而爭執。
美中關係幾乎就是美蘇關係的反面。以前,莫斯科與華盛頓在全球範圍的合作微乎其微,但總的來說容忍彼此勢力範圍內所發生的事。今後10年,美中兩國外交官的挑戰,是防止地區性分歧破壞兩國全球伙伴關係,同時向兩國在東亞的關係注入一些和諧之音。
作為國力強大的大國,美中都喜歡走雙邊談判的路子,這樣它們就能更容易、更可預期地實現各自的目標。但是,維持全球協作和克服地區對抗的最佳方式,是在東亞建立一個“非意願多邊機制”,管控大國與小國之間的糾紛。由於美中都喜歡依靠雙邊接觸謹慎行事,兩國均需做出妥協才能實現這個結果。但在一個軍費不斷增加、姿態日趨逼人的地區,謹慎對於中國或美國都不再是一種保險的選擇。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雜誌網站11月18日文章,原題:超級大國之舞 由《環球時報》喬恒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