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宏明(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 林艷 郭至君 周雨曦)在首屆清華兩岸論壇上,台灣“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宏明發表觀點指出,因為兩岸之間缺乏政治互信,對於兩岸經貿往來的正負影響有著極大的認知差距,且缺乏共識,此現象不利於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對此,大陸必須以“包容性思維”,透過更多的交流,讓兩岸間能夠更多的瞭解,讓台灣民眾感受更多的善意,特別是以“包容性思維”,加速兩岸貨貿協議協商,推動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才能逐漸化解台灣民眾對大陸不必要的非理性情緒。
對此,蔡宏明有三點建議:
第一,加速兩岸貨貿協議協商。
蔡宏明指出,應依據“相互理解、相向而行”原則,建立處理市場開放的敏感問題之共識,如何將工具機、面板、汽車、石化四大產業納入降稅清單,以及對於包括830項農產品在內約2千多項貨品的進口管制解除的爭議,宣示考慮兩岸經濟規模的差異,排除衝擊台灣農業與中小企業的的敏感項目,將有利於化解台灣民眾的深層疑懼,降低阻力。
第二,啟動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
蔡宏明表示,由於兩岸參與RCEP或TPP所需的調整難度不同,兩岸本來在RCEP與TPP議題上就有合作推動的空間,特別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兩岸可以適時務實探討經濟共同發展、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也顯示兩岸有必要盡快啟動“兩岸共同合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可行途徑”的共同研究,探討兩岸在參與RCEP或TPP,乃至於FTAAP所面對的調整問題,兩岸經貿在區域經濟整合路徑中的定位,以及可行的分工合作策略,以為兩岸經濟合作發掘新利基,提昇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