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7日電/曾明波,出訪過17個國家、23個港口,航經10多個世界主要海峽,總航程相當環繞地球3圈。
新華社報道,曾明波是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一位中國軍人。幾個月前,當他接到護航任務時,已多次研究過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氣象、海況、風速、流向等情況的他,僅用一天半時間,就將計劃呈上,一稿通過。他4次參加中國海軍在亞丁灣的護航行動。航線在他心中,就像回家的路一樣熟悉。
十多天前,12月26日,曾明波和他的戰友們迎來了中國海軍赴亞丁灣護航6週年紀念日。6年來,中國已派出19批護航編隊奔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為798批5800多艘商船保駕護航。國際輿論認為,中國軍隊通過參與這種持續常態化的護航行動,為國際反海盜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不僅打擊索馬里海盜,在越來越多牽動國際社會神經的急難險重事件中,都有中國軍人的身影。
本月初,一支中國步兵營開始赴硝煙瀰漫的南蘇丹進行前期部署,後續部隊將於3月到位。這支約700人的步兵營,還編配一個13人的女子步兵班,這是中國軍隊第一個執行維和作戰任務的女子步兵班。
中國已成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從1990年中國首次派遣5名軍事觀察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至今,中國已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近3萬人次。現在有約2100名中國維和人員在多個衝突地區為和平值守。
25年來,中國維和官兵累計排除地雷及各類未爆炸物9000餘枚,新建、修復道路1萬餘公里、橋梁300餘座,運送物資100餘萬噸,運輸總里程1100餘萬公里,接診病人13萬餘人次。
“中國維和人員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英勇頑強,聯合國倚重中國的貢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
剛剛過去的2014年見證了中國軍隊在世界各地肩負更多國際擔當。
幾天前,習近平主席發表新年賀詞時說:“非洲發生了埃博拉疫情,我們給予幫助;馬爾代夫首都遭遇斷水,我們給予支援,許許多多這樣的行動展示了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懷。”
這一年,從抗擊埃博拉疫情到為身陷“水荒”的馬爾代夫送水,從搜尋馬航MH370客機到歲末搜尋亞航失聯客機,讓世界揪心、全球關注的救援行動都有中國軍隊火速馳援。
去年3月,載有10多個國家旅客的馬航370航班失聯消息傳來,中國軍隊立即啟動應急機制,迅速向外派出兵力,開展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海外救援:9艘海軍艦艇、6架艦載直升機、5架空軍飛機、10餘顆軍用衛星,持續在泰國灣、蘇門答臘西南、南印度洋等海區搜尋失聯客機,總搜索航程5萬海里,相當於繞地球兩周多。
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中國軍隊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派出多批醫療隊,共計約300人,在塞拉利昂建立了78張床位的埃博拉患者留觀診療中心、在利比里亞建立了100張床位的診療中心。
“中國援建的埃博拉診療中心是自1976年埃博拉病最初發現以來,最好的、最舒適的、服務品質最高的埃博拉治療機構。”利比里亞《焦點報》這樣報道。
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里奧斯認為,中國近年來逐漸採取更為積極的態度,以便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大職責。參與海外維和任務、海軍護航、人道主義救援和反恐都是最好的例證。
“這些年,當國際社會出現一些安全威脅時,中國軍隊不斷提供公共產品,這既是‘軟實力’,也是‘暖實力’,雪中送炭,溫暖人心。”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說,一方面,國際社會客觀上存在著對中國援助的更多需求;另一方面,經濟不斷發展的中國也願意承擔更多責任,更有能力為國際社會增添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