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 “往年這個時候,我正坐在家裡興奮地數錢,算算又賺了多少利潤。而現在,儘管我也在家算賬,算的卻是到底又虧了多少。”
2月10日,山西省呂梁市一位做了十二年煤炭生意的老板李志(化名),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長江商報報道,李志的遭遇只是他所生活的城市呂梁的一個縮影。2014年,這座靠煤而生而盛的城市GDP增速預計為-2%,山西省倒數第一,而2013年,呂梁GDP增速還高達9.5%,獨占山西11個地級市鰲頭。從順數第一到倒數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或是受困於煤炭行業低迷和煤炭價格下跌。
因煤而興因煤而敗絕不是只有呂梁一地。據長江商報記者了解,至2014年三季度,全國40家涉及煤炭開採的A股上市公司中,32家淨利潤增長率為負。其中,黑化股份負增長率更是高達-20142.71%,即便是煤炭龍頭中國神華,增速也為-11.97%。
江河日下的煤炭行業,轉型升級似乎成了唯一出路。但究竟該如何轉型,怎樣面對轉型帶來的陣痛,又是煤企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持續虧損
開採12年煤礦面臨關閉
當呂梁迎來了2015年的第一場雪的時候,李志感受到的不是“豐年”,而是百倍嚴寒。
這位已過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在過去十年的煤炭黃金期,依賴被稱為地下“黑金”的煤炭資源,積攢了一筆不小的財富。然而,剛剛過去的2014年,他是在煎熬中度過的。
2月10日,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電話採訪時,李志的言辭之間充滿悲觀,不時嘆息生意難做日子難熬。
“誰也沒想到,突然之間,我的煤沒人要了!”李志說,以往是各路客戶爭搶著要買煤,雖然煤價不斷上漲,依然供不應求。如今,煤炭市場長期低迷,一再降價處理,來買的人也不多,即使有人買,也很挑剔。去年下半年,李志一度想關閉自己開了12年的煤礦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