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備受期待的《中國製造2025》19日掀開面紗。在市場人士看來,《中國製造2025》不僅表明中國政府對“製造立國”理念的堅守,也意味著全球高端製造業發展和創新性技術突破迎來新的舞台與市場空間。
“美國超過70%的創新源於製造業。中國也大體如此。提出製造強國,不是簡單扶持哪個產業,引領哪個技術,而是強調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激發創新,用創新帶動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澱,中國已經是全球當之無愧的製造業大國,也是全球實體經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正是在這一基礎上,《中國製造2025》對中國從“世界工廠”所代表的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給予了清晰的界定和規劃。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產業規模佔整個世界製造業20%左右,但製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品牌品質水準還不夠高,產業結構還不盡合理,仍然處在“大而不強”的位置,這就需要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對此,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製造2025》針對當前中國製造業面臨的瓶頸,提出了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等九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並明確了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
“其中智能製造是一個主攻方向。”苗圩說,當前中國正在組織開展有關智能製造重大工程的研究計劃,預計花三年時間,選擇重點領域,選擇一些地區、行業做試點和示範探索,推進智能製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