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以前去法院打官司,得坐公交車跑到40公里外的法庭去,一去就得一天。現在法庭就設在自家門口,方便多了。”47歲的李寶琴是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老峪溝村的村民,因為土地糾紛打起了“官司”。
隨著昌平區人民法院南口法庭巡回審判點在老峪溝村落地,李寶琴和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遞交訴狀,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老峪溝村位於北京市西北部山區,距離北京中心城區近2個小時車程。10日上午,昌平區法院的法官們在村委會裡與村民一起舉行了昌平區法院南口法庭巡回審判點暨村民法制教育基地的揭牌儀式。
一間10多平方米的平房,醒目的國徽、整潔的法台……今後,每個月第一周、第三周的星期三,法官們都要到巡回審判點就地立案、開庭、調解、宣判,村民在家門口就能通過法院解決糾紛。
昌平區流村鎮黨委書記史佑民介紹,老峪溝地區號稱北京的“小西藏”,境內有昌平區最高峰黃花坡,平均海拔在860米以上,有老峪溝、禾子澗、馬刨泉、黃土窪、長峪城等5個自然村,共2800人口,與河北省接壤。每天進出大山只有三班班車,乘車從南口鎮上山需要1個半小時的車程,上下山時還要經過6個U形的彎道,俗稱“六道彎兒”,山路極險。
交通不便,也讓村民打官司遇到不少麻煩。昌平區人民法院副院長邢穎介紹,2014年,老峪溝地區五村村委會自行化解村民糾紛約50件,鎮司法所化解民事糾紛100餘件,到派出法庭立案100餘件,占昌平區法院南口法庭總收案的十分之一,案件糾紛集中於宅基地、田地地界、相鄰關係、贍養等領域。前兩類案件,法官可以現場勘驗、就地審理;而相鄰關係、贍養糾紛發生在鄉裡鄉親之間,具有較強的普法教育意義,也便於糾紛的化解。
“設立巡回審判點,除了方便村民訴訟,還希望通過在村民家門口審判案件,讓他們知曉法律規則,達到‘法官解決一起案件、老百姓明白一類案件’的效果。同時,也有助於聯合村、鎮兩級力量更快更好地解決糾紛。”昌平區法院南口法庭副庭長、有著十餘年扎根基層人民法庭工作經驗的“山區法官”王玉民說。
昌平區人民法院院長張雯表示,巡回審判點設立後,法官將扎根基層解決矛盾和糾紛,定紛止爭的同時,通過一個個公平公正的判決起到“案結事了”的作用,讓法治的精神走進每一名村民的心中。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