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7日電/提起袁彌昌的名字,自然聯想起人民力量主席袁彌明。袁彌昌是袁彌明年長兩歲半的哥哥,不過二人的政治取態截然不同。袁彌明於五年前從政,創立人民力量,被視為激進泛民;至於袁彌昌,本身是研究戰略理論的學者,被歸納為“建制”學者,最近加入由湯家驊組成的“民主思路”任總幹事。袁彌昌形容,自己沒有袁彌明對民主的熱情,但認同香港的公民社會已成熟,如不給予香港民主是說不過去。
袁彌昌算是政壇上的“新面孔”,過往多年以學者身分著力研究中美關係、戰略理論等,只是近一年才開始接觸香港政治。他說,自己本來不認識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當初是由港大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主任陳祖為和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健民牽線,才會加入民主思路,也是機緣巧合下,才當上總幹事。
他形容民主思路與他是“天造地設”,因他一向主張“第三條路”,希望透過重整及壯大中間力量,改變目前香港的政治生態。他認為,現實不容許香港和中國脫離,香港必須於“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框架下爭取普選,而當香港有了民主,那怕是不完美的民主,但仍能帶動內地的民主發展,憲政、法治等。
他坦言,香港一直有一班中立的選民無人爭取,“點解呢班人要被忽視,當是沉默的大多數?我哋連‘辨認’佢哋邊個都無,我覺得好荒謬,好睇唔順眼。”他認為,不少政治中立的人只是對香港情況感到無奈,才會選擇政治中立,而所謂的第三條路線,就是要爭取這班中立的人,“你見我哋咁多學者喺度嘅好處或者優點,就係會講邏輯、道理,有學術的理論支持,我相信都係港人一直希望的價值觀。”
袁彌昌的文章經常被建制派引用,對於被歸納為“建制”學者,他不抗拒,但澄清自己較喜歡被歸納作“中間偏建制”。他直言,建制派的好處是現實感較強,至少知道中央的底線,“呢個其實係需要的,你一頭撞埋去係死硬的,或者係行唔啱條路。”不過,他又覺得,建制的問題是有些盲目接受中央的做法,“綁得太死”,不會有改變的空間,這亦是他選擇民主思路的原因,“係因為呢度做到一啲改變”。
被問到他未來會否從政,袁彌昌笑言,加入了民主思路,自己已經“叉咗隻腳入嚟,無乜分別。”至於會否參選,他強調,自己於民主思路擔任總幹事,是想幫人“抬橋”,而不是別人替他“抬橋”,他說,目前民主思路的會務非常繁重,現時只專注如何做好智庫,“第時會有年輕的支持者,或者其他人有參選的想法都唔定,但暫時我自己一定無呢個空間。”他又說,自己作為戰略學者,也期待民主思路支援某些候選人,從智庫的位置參與一場“選戰”,“係好有趣,我幾期待。”
來源:星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