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5日電/8月24日,亞洲股市出現“黑色星期一”。上證綜指-8.49%。香港恒生指數-5.26%,日經225指數-4.61%,韓國綜合指數-2.47%,標普孟買交易所基準股指-4%。台灣加權指數-4.84%,盤中跌幅-7.5%,創下有史以來跌幅最大紀錄。
同時,人民幣“閃貶”後,幾乎所有新興經濟體貨幣相繼貶值。哈薩克斯坦實行自由浮動匯率政策,隨後該國貨幣堅戈對美元大幅貶值30%;馬來西亞林吉特對美元匯率創1998年新低;2015年至今,印尼盧比也貶值15%。
市場恐慌情緒加劇,一些悲觀者開始擔憂亞洲金融危機是否將再次降臨,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部主任於爾根•康德拉(Jurgen F.Conrad)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本次亞洲國家經濟的基本面要大大好於當年,亞洲金融危機不會重演。
“自1997年以來,亞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將本次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與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相比具有誤導性。” 康德拉稱,當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主要由於資產期限的錯配,現在這些因素大多消失了。
他具體分析稱,當年一些亞洲國家的銀行借入以外幣計價的短期外債,並將借入資金在國內發放長期貸款,其中一部分投資於房地產,而這些長期貸款的收益是本幣。當年這些國家的資本賬戶與財政收支經常出現赤字,由於房地產泡沫等資產開始破滅,不良貸款率上升,加上外國債權人暫停繼續向其提供貸款,導致這些國家的資本外流與貨幣貶值,這反過來又加劇了原本存在的問題。
“實施固定匯率制的國家在外匯儲備大幅消耗後,無力守住目標匯率,不得不進行大幅貶值。”他稱。康德拉表示,當前大多亞洲國家的財政與國際收支狀況大大改善,存在盈餘或很小的赤字,並擁有足夠的官方外匯儲備作為緩衝墊。
同時,他表示,亞洲國家的匯率制度要比以往更加靈活,因此對於外部衝擊會逐漸地進行調整以達到均衡水平。此外,亞洲國家的資產錯配現象也大大好轉。
雖然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對於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帶來衝擊,但康德拉指出,中國等大多數亞洲國家是大宗商品淨進口國,因此對於整個亞洲國家來說,價格下降影響是正面的。
“亞洲國家整體上處於健康的發展軌道上,仍然是全球範圍內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地區。” 康德拉稱。
來源: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