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10月16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維卡公司牽頭的印尼國企聯合體正式簽署了組建中印尼合資公司協議,該合資公司將負責雅加達至萬隆鐵路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今年9月下旬,中國高鐵“走出去”連連告捷:先是宣布與美方合建拉斯維加斯至洛杉磯的高鐵,隨後印尼政府又於9月29日通告由中國承建雅加達至萬隆的“中速”鐵路項目。而時速250公里的鐵路所用路軌等設備與300公里以上的高鐵完全一樣,所以該項目仍為高速鐵路。這段線路實際上是雅加達至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全長765公里)之間的一段,日本對這一項目已“深耕多年”,孰料最後竟花落中國,日本的失落感是不言而喻的。因為日本經濟零增長幾乎已持續20年之久,通過刺激內需來拉動增長的空間已極為有限,因此官民攜手全力推動海外承建基礎設施項目,就成為安倍經濟增長戰略的一大支柱。然而早已捷足先登的這一項目居然會“意外失手”,日本政府和財界均無法掩飾其惆悵之情。
正因為如此,當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長索菲安專程前往日本向日方通告這一決定之際,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居然也不用什麼外交辭令了,直截了當地表示對這一決定過程“難以理解”,並對此“極為遺憾”。他還煞有介事地向對方提出忠告:“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過程保持透明和公正是至關重要的,希望能得以改進”,不滿之意溢於言表。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會上,他惱羞成怒地指責中方的投標書“太離譜”,日本不可能接受類似方案。日本政府高層還忿忿不平地大潑污水:“中國以不惜血本的手法拿下了該項目!”外務省還向對方發出恐嚇:“便宜沒好貨,如果只圖便宜,那就走著瞧吧”。
從日本主流媒體的反應也可見一斑。事後,《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都為此發表了社論。其標題分別為:做好與中國的投標競爭準備、不考慮贏利的競爭是無濟於事的、必須調整基礎設施出口戰略。
在憤懣之餘,日本國內也不無反思的聲音,指出日本的失算在於對中國估計不足,總以為日本在印尼這個“親日國家”已承建了大量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水電站、火電站、地熱發電站、2004年印度洋海嘯災後重建等,其中僅雅加達周邊就有地鐵和下水道等20多個項目。早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 ,日方就對該項目進行了包括地質調查在內的可行性研究,2013年日本和印尼政府又就高鐵建設“列入雅加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先考慮項目”達成一致。日本的新幹線已運行半個世紀以上,其穩定性和良好的服務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而中國的高鐵投入運行也就7年時間,中國的高鐵開始“走出去”更只是這兩年的事,因此日本此前認為拿下該項目是十拿九穩的事,孰料卻馬失前蹄。
痛定思痛之下,日方也不無汲取教訓的聲音。如今後日本必須更加準確把握對方國家的訴求,必須調整與日元貸款綁在一起的基礎設施出口戰略。《日本經濟新聞》還直言不諱地指出:新興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考慮如何減輕財政負擔是很自然的,日本應該尊重印尼的選擇。基礎設施出口應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日本的新幹線和發電技術雖然在世界上是領先的,但造價高昂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今後在制定規劃時就必須與對方國家更充分地溝通。既然中國的方案包括興建車輛廠和技術轉讓,日本今後也不能零敲碎打,而必須拿出一個總體的競爭方案。
去年10月佐科總統走馬上任後,不得不考慮印尼全國的統籌發展。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是印尼發展最快的地區,如果由政府投資在該島建設高鐵,顯然與此目標相悖,今後國家的發展重點是加強對蘇門答臘和蘇拉威西等島嶼的開發。因此,在今年1月通過的國家中期發展規劃中,並無高鐵建設的設想。為此他對中日兩國爭相在印尼修建高鐵的條件是:政府不出資,也不對貸款提供擔保。
多年來日本已在亞洲和非洲眾多國家承建基礎設施項目,但所有這些項目均是通過日元貸款進行的。既然是政府貸款,就必須由貸款接受國政府提供擔保。而印尼又恰恰是迄今為止接受日元貸款最多的國家,截至2011年貸款總額高達46243億日元,目前印尼政府每年的還款額多達20億美元左右。因此日本對印尼提出的這一條件根本無法接受。
佐科總統在去年上任伊始前來北京參APEC會議,其間他還特意乘坐了京津城鐵快車,但日方對此熟視無睹,始終處於盲目樂觀之中。尤其是今年3月25日佐科訪問日本之際,也專門乘坐了東京至名古屋的新幹線列車,安倍還向對方表示可提供1400億日元貸款,日本以為此事已三只指頭捏田螺了。孰料次日佐科抵達北京後,在與中方簽署的8項協議中,就包括中國發改委與印尼國有企業部簽署的《中印尼雅加達—萬隆高鐵合作諒解備忘錄》。此時日本才感到事情有點不妙,於是日本駐印尼大使開始頻繁以“日本料理”邀請與佐科總統關係密切的各界人士,一再強調日本新幹線的技術優越和運行穩定。上月3日印尼同時退回中日兩國的招標書後,中國企業隨即表示可以接受印尼方面的條件,即完全由中方籌資。上月23日,印尼經濟協調部長也曾向日本駐印尼大使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日方考慮如何對中方的投標方案作回應,但日方根本沒有下文,這樣花落中國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