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黨員有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篡改、偽造個人檔案資料,弄虛作假,騙取職務、職級、職稱、待遇、資格、學歷、學位、榮譽或者其他利益等違反組織紀律的行為,將被給予不同程度的黨紀處分。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在巡視和組織調查的過程中,黨員幹部“三齡兩歷一身份”造假、謊報瞞報個人有關事項等問題不斷暴露。一些官員為了躲避黨紀審查、滿足一己私利,選擇鋌而走險,謀劃出各種各樣的手段蒙騙組織,混淆視聽。這些“煙幕彈”背後隱藏了官員怎樣的心理動機?如何才能有效破解官員“造假”問題?
1 “造假”花樣翻新,目的卻很“單純”
隨著黨和人民群眾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紀律規矩越來越嚴,監督越來越密,“造假”成為一些違紀官員規避監督的“障眼法”。通過梳理案例發現,雖然官員“造假”的內容和手段五花八門,但目的都是千方百計地撈取利益、保全自己。
——假檔案,人為拔高自身條件以滿足幹部選拔任用要求。“三齡兩歷一身份”造假是官員謀求升遷的常用手法。2015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通報了對一名涉嫌檔案造假騙官的處級幹部進行立案調查。這名幹部從外省調入之前僅為副科級,但通過年齡、履歷造假“洗檔案”,一躍成為正處級幹部。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員劉山鷹指出,幹部選拔任用、領導退居二線都有具體年齡限制,很多幹部為爭取提拔、延長任期,往往不擇手段將年齡改小,以至於出現部分幹部的履歷推算結果顯示,讀初中時就已參加工作計算工齡等怪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