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光明網時評:農村老人只能“自生自滅”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6 13:37:03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輿論場高度關注農村。據《財經》記者報道,在東北一些村裡,一些高齡老人正在東北的火炕上忐忑地活著。準備年夜飯時,村裡一位年過8旬的阿婆剛剛被罵,么兒的媳婦掐著細腰、抱著孩子,把她“祖宗八代”罵了個遍。“老了就不中用了,也是小輩們的生活累贅”。據說,這不是個案,而是一群老人的鏡像。

  看慣一家老幼樂樂呵呵過年的場面,這樣的晚景,實在讓人感到透骨的凄涼。農村的老人,當精力、體力逐漸從身體內耗散,又靠什麼延續剩下來的漫長歲月?難道,已然成為“累贅”的他(她)們,只能自生自滅?

  老有所養是個大問題。城裡的老頭老太情況似乎稍稍好一些,或多或少,他(她)們都有養老金,有些呢還有一些可以食租的房產什麼的,所以他(她)們的幸福與否基本上與生存無關,更多集中在精神層面,比如孤獨、寂寞什麼的。而鄉下翁嫗的實際情形,則要堅硬得多。他(她)們首當其衝要面臨的,是生存的問題。

  年輕力壯時,一切尚可以自力自為。或者存有一些積蓄,還可以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而一旦幹不動了,又沒有積累,則生活立馬陷入困頓。子女孝順一些,且各自小家經濟狀況稍好,老人們還可以有一個稍稍過得去的晚年,可以在冬日的墻根下,曬曬太陽,頤養天年。不然,則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問題是,在中國農村進入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老一代農民以微薄的收入很難支付高昂的成本,漫說留下積蓄,很多時候,即便透支未來,也異常艱難。家家戶戶都是一本難念的經,作為已然失去勞動力的老人,似乎很難擺脫生存鏈條上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

  依靠社會保障嗎?每個月幾十塊錢的低保,不可能安頓老人的日常生活。“低水平、廣覆蓋”的低保設計初衷,也不可能讓農村老人過上體面的生活。何況,即便是這麼一點錢,在很多農村都掌握在子女手中。入住養老院嗎?先是很多村莊並沒有養老院,即便有,子女雙全的老人也進不去。

  剩下來的出路,似乎只有寄希望於兒女贍養了。現實中,像前述東北那樣的強勢兒媳可能只是少數,但兒女贍養的不足恃、不可預期,卻是一種常態。中國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的冰冷現實,很難經由這樣的路徑得以改觀。

  很多農村老人羨慕城裡老人的“有保障”,生活無虞之外,還可以跳跳廣場舞什麼的。為什麼同樣是老年人,城裡的人有退休金,而農村老人只能幹熬?

  其實,類似的疑問早已有之。需要反思的是,為何我們不能給予農村老人以普遍的國民待遇?據披露,中國的養老制度設計主要是用於城鎮居民的,總體水平不高的社保支出,占總人口30%的城鎮居民就消耗了89%,而占70%的農民只能分配到11%。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