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光明網:號販子再現凸顯“專項整治”尷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9 14:55:34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春節假期剛過,北京各大醫院的號販子們又開始“准點上班”了。記者在暗訪中發現,這些號販子不僅明目張膽公開叫賣,而且毫不在意保安的存在,似乎年前由“女孩怒斥號販子”視頻引發的那場“整肅”沒有發生過一樣。號販子如此快速且徹底地“重出江湖”,給公眾心理帶來不小的衝擊。

  年前,“女孩怒斥號販子”視頻短時間內吸引了公眾、輿論的注意,北京市衛計委和一些大型醫院及時發聲表示“零容忍”,火速打出“組合拳”嚴打號販子。這樣的快速應對和有力處理,平複了激憤的集體情緒,掛號秩序的明顯好轉也讓公眾對治理這一難題抱有更大的希望和期待。畢竟,事實擺在那裡,只要有人管、真想管,就真的會有效果。

  但遺憾的是,“專項整治”剛剛過去、“零容忍”的喊話言猶在耳、“八條措施”熱度仍在,猖獗的號販子又死灰複燃了。其實,號販子只是一個例子,間歇性“發作”的食品安全、旅遊安全等議題,哪一項不是輿論聚焦和專項整治的“常客”?但屢禁不止的“魔咒”,一直難以擺脫。

  這些問題難道真的無解嗎?需要承認,從根本上鏟除這些問題滋生的土壤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根治很難,但絕不是可以就此懈怠的借口和理由。如果“治標”都不願盡心盡力、常抓不懈,那“治本”就是可望而不可即了。

  號販子、黑導游、天價魚等頑疾雖然以偶發事件闖進公眾視野,但它們實際上都是常態性的公共議題而非突發性的危機。輿論危機公關時,打出重拳大力整治,輿論稍加冷卻,現實的治理就鬆勁懈怠——這樣的“來回拉扯”無益於問題的真正解決。據媒體報道,僅去年5月和6月,北京警方就接連組織開展了50多次專項打擊號販子的行動。但在社會治理中過度依賴“專項整治”,恰恰反襯出常態治理能力的不足。“暴風驟雨”的短期效果雖好,但一時鬆一時緊,極易助長違規者僥幸與投機的心理,最後難免雨過地皮濕,陷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困局,這顯然有悖於國家治理現代化。

  因此,對那些關係民生福祉、關涉社會公平正義的常態性公共議題,不能視輿論聚焦程度來定重視的程度,對這些問題的治理也需及早擺脫“運動式”治理的路徑依賴。專項行動在一定時間內可以產生震懾效果,但根本性的震懾是法治,是制度。

  (來源:光明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