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更好服務惠民生穩增長。他強調,醫藥產業發展首先是“民生需要”,同時也是“發展需要”,要把加快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更好服務惠民生、穩增長。
先“惠民生”後“穩增長”,這樣的表述折射出“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並不是簡單的文字排序問題。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固然是衡量一個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但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提供實打實的便利和實惠才是更為重要的標尺。
醫藥關係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危,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先“惠民生”正是我國國情所需。如果忽視甚至漠視民生,醫藥產業發展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義。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現出持續上升和年輕化趨勢,成為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相關報告顯示,癌症已成為我國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數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也從1980年的0.67%飈升至2008年的9.7%,2013年則升至11.6%。
巨大而緊迫的民生需求,呼喚一個有溫度的醫藥行業。在國內藥店櫃台,治療普通疾病所需的藥物看起來琳琅滿目、品類豐富,但一些常用藥、廉價藥卻經常出現短缺,公眾時有抱怨。切實做到醫藥“惠民生”,首先要正視我國在基本藥物方面存在的差距和短板。現在百姓出國,不僅往回背馬桶蓋、電飯鍋,甚至開始往回買感冒藥、創可貼,這種“用腳投票”足以警示國內醫藥行業加速提質轉型。群眾的痛點正是改革創新的切入點,醫藥產業要進一步健全安全性評價和產品溯源體系,強化全過程質量監管,提高基本藥物質量。
在我國,普通類藥品缺乏創新,疑難雜症等罕見病症類藥品卻又“有錢無處買”。醫藥行業要提升創新藥物的研製能力,增強企業的自我造血能力。同時,醫藥企業、研發機構亟須瞄准群眾急需,加強原研藥、首仿藥等的研發創新,加快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發病和罕見病重大藥物產業化,支持已獲得專利的國產原研藥和品牌仿制藥開展國際註冊認證。尤其是對於“首仿藥”,要加快對其“仿冒”的去污名化,重新認識仿制藥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所在。
民生就是最大的市場,無視或忽視社會效益的“跛腳鴨”注定無法走得長遠。先“惠民生”後“穩增長”,讓老百姓買得到、買得起質量高、效果好的放心藥和醫療服務,為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如此,醫藥產業才能健康發展。
(來源: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