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一片迷霧下的香港貨櫃碼頭運作如常,一個個積木般層層疊起的貨櫃,一台台在裝卸貨櫃的機械吊機,一輛輛排列在靠岸貨船旁等卸貨的大貨車,組成了香港標誌性的畫面。但在這看似繁華的景象背後,香港的碼頭航運服務業正面對重重隱憂。
新華社報道,特區政府統計處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香港2015年全年的港口貨物吞吐量按年下跌13.8%,為25660萬噸。當中,抵港及離港港口貨物按年分別下跌17%及8.6%,為15280萬噸和10380萬噸。
記者進一步向統計處查問數據,發現在過去十年,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在2009年和2012年按年下跌,主要是受到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影響。
“碼頭航運服務主要依靠貿易帶動。”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目前歐洲地區購買力弱,經濟復甦乏力,亞太地區如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等貨幣大幅貶值,這都顯示國際貿易形勢嚴峻,整體只有美國相對好一些,經濟有所舒緩。
何立基表示,香港貨運碼頭擠塞情況未見舒緩,也使吞吐量下跌,這是由船公司聯營、超大型貨櫃船導致。他舉例說,一艘普通貨櫃船隻佔碼頭一個泊位,超大型的卻佔一個半泊位,碼頭使用率因而下降;公司聯營需要用很多小船處理貨物,這些因素都增加了複雜性和降低生產力。
香港全年港口貨運吞吐量大幅下滑,香港船東會助理執行董事馮佳培認同,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導致了這種局面的出現,包括經濟大環境影響,航運業週期性因素和香港航運業的轉型升級等。
馮佳培告訴記者,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以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需求不振,港口貨物吞吐量自然會降下來。另外,國際航運行業是一個週期性,由於前幾年國際造船業的擴張,未來幾年會有大量新船投入使用,這會進一步加劇航運業的競爭。
隨著中國內地航運業的快速發展,香港作為中轉港的角色正在削弱,這也導致香港港口貨運量相應減少。不過,馮佳培認為,這不能說明香港航運業“不行”,恰恰是證明行業在“轉型”。他說,香港航運業的發展方向是向高端領域轉型升級,更側重於涉及航運業的保險、融資、法律服務和人才培養等高附加值領域,在傳統領域相應收縮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2016年的走勢,何立基表示不樂觀,認為如果貿易不改善,航運服務也難有起色,因此很需要新的投資市場和環境,這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成立受到各界歡迎的原因。“有了新的機會,便能刺激經濟,釋放市場潛力,因為新市場有新需求。”
他表示,特區政府在增加貨櫃碼頭土地和物流設施方面已經下了功夫,預料可以帶來一點點幫助,但長遠還要指望球經濟環境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