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俊華表示,亞洲仍是全球增長動力所在,香港因而受惠 |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出席《博鰲亞洲論壇金融合作會議》時表示,英國脫歐影響雖然暫時穩定下來,但英國與歐盟商討的不明朗因素,加上歐日經濟不景,及各國央行政策各異,已形成完美風暴。他預期,在經濟前景仍不明朗下,市場波動可能持續數年,但相信亞洲仍是增長動力所在,而香港在亞洲區經濟及集資需求下會受惠。
大公報報道,曾俊華表示,未來經濟發展將會轉移至亞洲,中國將成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東南亞地區則為市場提供勞動力。他續稱,香港是亞太區的中心,具備良好的競爭力,加上金管局成立的基建融資辦公室(IFFO),可望受惠內地「一帶一路」的發展,相信本港有機會能發展成為區內資產管理、風險管理中心,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他指出,縱然2008年環球金融風暴,亞洲區經濟仍繼續增長,特別是中國及東盟地區,直接投資仍流入區內。他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指未來五年亞洲區每年經濟增長平均增長6.3%,中國則是6.5%至7%,但全球GDP增長卻只有3.2%。
中銀稱港擁四大優勢
另外,中國銀行(03988)行長陳四清於論壇中表示,香港具備監管體制健全、金融業發展成熟、金融要素增長快,以及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等四大優勢,他認為香港作為亞洲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牢固,即使未來中國內地市場進一步開放,形勢將是既有香港,亦有上海,不會動搖香港的影響力。
陳四清又指,中銀亦正逐步整固業務,目標是將中銀香港(02388)由城市銀行打造成區域性銀行,除了將東盟資產整合到中銀香港,亦安排旗下附屬公司於香港上市,未來會將貸款、併購及融資業務中心放在香港。
港交所(00388)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現今環球經濟波動,因過去生產、出口以至消費的平衡被打破,市場正在尋找新平衡;而亞洲新興市場因缺乏監管經驗,遭受的波動亦大,正如自去年「811」匯改後,市場現已習慣人民幣價格的浮動。他認為,當前的市場動盪,可被視為人民幣在融入國際體系時如何被定價。他又指,亞洲未來的挑戰,將是如何爭取亞洲貨幣及商品的定價權,亞洲的銀行體系及銀行家能否提供足夠金融產品,去管理匯率風險。
巴曙松亦表示,不認同當內地市場全面開放,香港金融市場會被取代的說法。他表示,香港的清算制度完全國際化,與內地及國際市場有足夠溝通,能發揮超級連繫的功能。至於亞洲要形成黃金定價圈,則要有足夠代表性的定價,如今香港有現貨價格,但未來應推出黃金期貨產品,令黃金定價權逐步移往亞洲。
匯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亞洲各國監管者應促進區域合作,選擇主導亞洲交易的貨幣,又建議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