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經國家質檢總局約談,宜家中國決定在中國市場召回1999年至2016年期間銷售的“馬爾姆”等系列抽屜櫃,共計166萬多件。此前,這些抽屜櫃因存在可能翻倒致兒童傷亡的危險而在北美市場召回。
從拒不召回,到有條件退貨,再到決定召回,短短幾天,宜家中國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但是,不要以為宜家中國從此就謙抑起來。如果不是消費者表現出強烈不滿,如果不是上海、深圳等地質檢部門或消協相繼約談宜家,特別是,國家質檢總局出面約談,宜家或許不會改變姿態。有句法律名言說得好,“一切權利的前提,就在於時刻準備著去主張權利”。消費者主張權利,才能更好地享受權利。
當然,我們也不必標簽化宜家。這一次,宜家顯然不是故意與中國消費者作對。據報道,中國是宜家增長最快的市場,去年宜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15.5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宜家會得罪中國消費者?
此前,宜家解釋,在中國市場,宜家並沒有收到過該系列抽屜櫃造成傷害事故的案例,且宜家的相關產品符合中國國家標準。如果此說屬實,我們就該從兩方面調查,一是中國標準到底低不低,如果低,就該從健全標準入手;二是宜家的“奪命抽屜櫃”到底有沒有在中國造成傷害事故,如果有,相關部門沒收集相關案例則涉嫌失職。
標準或有不同,生命卻無貴賤,即便中國標準低,也不等於我們就要放棄關注奪命櫃事件。一方面不必有玻璃心,仿佛跨國企業都故意跟我們作對似的。如果按照這種邏輯,宜家一開始只在北美市場召回問題櫃,是不是在看不起所有其他市場?當然不是,企業有趨利避害本能,能省則省,能不召回就不召回。另一方面,宜家之所以只在北美市場召回,與美國監管部門強硬和消費者不依不饒善於維權有關。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事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監管部門不能失語,消費者更不能忍氣吞聲。據報道,強生公司從2005年以來的51次產品召回事件中,有48次將中國排除在外。除了譴責強生之外,我們也該追問監管部門是否盡到了責任?
宜家服軟,仍讓人難言輕鬆。曾有業內人士稱,制度缺失、監管缺失和消費者自我維權意識缺失,是消費者被欺負的主要原因。經此事,便不能再讓類似事件重演。對於宜家等跨國企業來說,尊重中國消費者,宜家才能宜家;而對於相關部門來說,該完善制度完善制度,該主動監管主動監管,不留空子,消費者才能擁有更多消費尊嚴。
(來源:法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