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中國車企從2015年開始進入了大調整時期。一方面,2015年轎車市場見頂下跌,全年同比下降5.33%,拉低了整體市場表現。市場的波動很快傳導至企業。另一方面,反腐、國資改革等外力也促使車企改弦更張。從今年年初開始,車企在過去6個月的時間內出現了劇烈的集體調整。
在人事方面,今年除了廣汽集團例行的三年一次的幹部調整,涉及8位管理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集團。作為汽車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兩家央企,這兩家企業在2014開始的中紀委巡視中折損了不少幹部。隨著兩大企業最高管理層確定,兩家企業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整。
其中,一汽黨委常委職務、中國一汽副總經理吳紹明調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這是2016年“第一調”。之後,一汽內部也進行了較大範圍的人事調整,基本延續去年的三個事業部設置。東風集團於今年7月確定李紹燭接任空缺半年多的集團總經理一職,同時在集團內部各個板塊都進行了調整,涉及東風乘用車,東風股份(12.230, 0.27, 2.26%)等。
今年上半年,奇瑞和北汽集團也進行了大範圍調整。奇瑞方面除了身體抱恙的二把手郭謙離職,今年4月奇瑞一口氣任命三位副總經理。奇瑞旗下的觀致汽車在經歷高層波動之後,目前管理層依然空缺。北汽方面,自主品牌北京汽車以及昌河汽車進行了大範圍的人事調整,從集團到北汽股份,再到北汽股份銷售公司,多位高層職務有變。昌河汽車方面,北汽幾乎將原來派駐的高管徹底輪換了一遍。
當然,對人事進行調整的不僅是上述公司。今年上半年,包括寶馬中國、長安PSA、東風悅達起亞、北京現代、長安福特、沃爾沃中國、廣汽三菱、廣汽菲亞特等多家外資或者合資企業都出現了大範圍的變化。人事變動只是企業調整的一部分,在其背後,是企業戰略性的調整,這包括了組織架構以及經營思路等。特別是在汽車市場整體變淡的大背景下,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平衡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
比如東風日產在去年突破百萬輛大關之後,今年定調為穩定前進。一汽-大眾在走出去年陰影之後,將今年的基調定位為“發軔”,取意戰勝困難再出發。觀致汽車、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廣汽本田、東風乘用車等企業則在內部組織架構上都進行了部分調整。比如東風乘用車成立了A9營銷部,建立了類似一汽紅旗的架構,以打造東風的高端產品。這些調整都是緊隨企業戰略的調整而變化的。
比較鮮明的是東風悅達起亞。由於受到市場壓力,東風悅達起亞的多位部長下到市場督戰,職位也變為各銷售大區負責人。不管是從人事調整的規模還是從各個企業內部的架構變化來說,今年上半年的調整都是空前的。實際上除了這些調整,企業內部在一些政策修訂上也是動作連連。最主要的政策包括售後、經銷商政策這兩大塊。
以雷克薩斯中國為例,其在中國基本停止了大型4S店的擴張,改為小型衛星店,這種店面比以往的4S店節約25%的成本。東風英菲尼迪、長安福特、東風日產在上半年也進行了大力度的經銷商政策調整,不論是在經銷商支持力度還是在金融政策上都比以往更加靈活,並對經銷商更有利。
當然,可能最大的調整還是來自於國有企業改革。處於東北地區的華晨集團近一年來作為遼寧省國資改革的先鋒,在改革方面進行了嘗試。首先是人事方面,首次單獨設置了華晨總裁一職,不再由董事長兼任,標誌著企業改革開始。特別是上半年遼寧省國資委將其持有的華晨集團股權的20%無償劃轉至遼寧省社保基金,華晨從國有獨資變為混合所有制。
上半年的種種變化,並不是毫無章法。這些變化之所以在今年集中發生,是有深刻的現實背景的:在人事變動上,除了國資企業的調動,一部分則流向新興行業。比如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戴雷離職後轉向互聯網造車項目;樂視汽車、蔚來汽車更是挖角了一大批傳統行業人才。在企業內部組織架構甚至企業政策的調整上,都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去年,大部分企業將銷售的統計方式從批發數量改為零售數量,另外對經銷商進行了大手筆的支持政策。今年,車企將這種政策進行延續,同時探索更多有效的商務政策。在渠道的布局上,改變了以往的求多心理,更加注重區域市場的平衡發展。另外,今年汽車行業還出現了一種特別的人才流動——車企高管加盟汽車類媒體,這還不是單個現象。
總結而言,這些變化主要是來自政策和市場壓力,在趨勢上是面向移動互聯網,更面向消費者;在經營模式上,也從追求量的堆積到質的增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儘管有些變化是被迫進行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汽車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積極改變。
(來源: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