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裡約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18日正式成立,416名運動員將出征裡約。發揮最高水平、爭取最佳成績仍然是體育健兒們的最大目標,但同時要指出的是,“唯金牌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奪金自然可喜,能超越自我、展現體育精神和中國形象更值得大大點贊,讓每位選手都成為“中國榜樣”應該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的最大目標。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至今,中國體育健兒們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為國爭光,從許海峰到女排,從劉翔到孫楊,一代代體育人用自己在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激勵著國人,金牌在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上作用明顯。
如今,經過北京奧運會的巔峰時刻,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正努力成為真正的體育強國,這就既要有尖子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更要普通大眾和體育“親密接觸”。一個只有很多金牌、孩子們卻大批是“豆芽菜”、“小胖墩”的國家無疑是不健康的。國務院46號文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顯然是要把此前缺的“課”補起來,真正讓中國體育在競技和全民健康兩條路上比翼齊飛。
32年過去了,在新一屆中國軍團即將出征之際,無論是中國代表團還是中國普通民眾的體育價值觀都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無原則地一味追求金牌和錦標並無意義。倫敦奧運會吳景彪錯失金牌後痛哭流涕,國人更多給予的是寬容安慰,這和1988年李寧兵敗漢城(首爾)後的遭遇有天壤之別,顯然,金牌在國人眼中已經不是“唯一標準”。
體育的世界裡不僅僅有金牌,更有自強不息、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金牌令人激動,但回顧奧運歷史,最打動人的卻未必是金牌,正如我們會永遠記得“偉大的倒數第一”阿赫瓦裡。他那句“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已經成為奧運史上最經典的語錄之一。
當然,展現體育精神和國家形象與爭奪金牌本身毫不矛盾。無論是在哪裡,我們都能聽到和看到體育榜樣對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博爾特那樣桂冠滿身的明星,還是阿赫瓦裡這樣“沒成績”的選手,都是最佳榜樣。
這樣的榜樣,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
中國體育已經開始轉身,是時候徹底拋掉“唯金牌論”了。無論奪金與否,希望每位中國選手都能在奧運賽場上成為“中國榜樣”。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