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美媒稱,1955年的香港有著各式各樣、教授不同風格功夫的學校,有的教人近距離打鬥技術,有的教人使用一種名為“九龍鞭”的令人生畏的武器。14歲的李小龍在經歷了幾次與當地黑幫成員街頭鬥毆卻慘敗後,開始學習功夫。李小龍的決定讓他受益匪淺,在一名大師的指點下,他把一些諸如截拳和跳躍踢的動作學得爐火純青,後來他成了一名國際巨星,在1973年的影片《龍爭虎鬥》中把功夫引進了世界影壇。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24日報道,然而幾十年後的今天,李小龍文化黯然退場,在他帶動下流行起來的中國功夫正走向衰落。這種文化曾讓香港在外國人眼裡有一種堅韌不拔、充滿異國情調的形象。香港的街道很安全,謀殺案比許多功夫片中那些所謂“三合會”的犯罪團夥間激烈戰鬥造成的少得多,但香港的房地產價格世界最高,讓武館很難承擔高漲的租金。
報道稱,“功夫作為人民文化和休閑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日子已一去不複返,人們對武術的愛好發生轉變,電子遊戲隨之崛起。在香港的公園裡玩口袋妖怪的青少年比練習回旋踢的人數要多得多,年輕人或許認為功夫不夠酷,這讓武術老手們擔心功夫的未來頗為暗淡。
69歲的梁挺教授近距離打鬥技巧咏春拳已經50年,他稱:“我長大那時候,人人都練功夫。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可悲的是,我覺得,功夫在海外比這裡更受歡迎。”梁挺組織的“國際咏春總會”統計,以前的校友已在逾65個國家開設了4000個培訓場所,但只有五個在香港。
報道稱,但仍有功夫學校留在香港九龍的油麻地,這裡曾經是武術中心。年輕的李小龍曾在彌敦道向葉問學藝,而現在沿街都是化妝品商店和藥店。
雖然剛從大學畢業的托尼·蔡住在油麻地,但他從來沒去過那裡的武術學校。22歲的蔡先生說:“腦子裡從來沒想過功夫。”他補充說,“功夫更多是退休的大伯和大爺們練的。”
報道稱,這裡的年輕人如果學習武術的話,更傾向於選擇泰拳和柔道。
59歲的蘇德忠記得,小時候,他會和朋友們在下學後盡快跑回家,以便看電視上播放的功夫節目。“練功夫總讓我有一種正義感,還有作為傳統中國人的驕傲,”正在九龍公園裡上課的蘇德忠一邊做腿部拉伸一邊說道,“就好像如果你會功夫,你就可以伸張正義,為民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