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針對網絡用語的粗鄙化現象,許多網友和社會有識之士呼籲:重視網絡語言的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網絡語言生態環境。
隨著網絡對人們生活越來越深、越來越廣的介入,各類社交平台擁有眾多用戶。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也就是說現在有半數中國人已接入互聯網,其中40歲以下者超過七成。由於互聯網的特點,毎一個參與其中的人既是網絡語言的使用者,同時也是網絡語言的創造者。如何引導網民明辨規範與亂用、分清幽默與粗俗是一個嚴肅的課題。
網絡雖是虛擬世界,但使用它的卻是現實中的人。如何用詞、用什麼詞,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學識、教養和心態,也能折射出現實社會的世間百態。
與世界上其他古老文字不同,中文既古老又年輕,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新詞注入,因而始終保持著活躍和新鮮的狀態。但縱觀歷史,凡能流傳下來的當初的所謂新詞,一定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今天,中文傳到了我們手上,呵護它、豐富它是每一個使用者的責任。不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虛擬世界裡,使用者都應該自覺摒棄不文明用詞,在規範使用中文的基礎上,盡量體現其優美,而不是把粗俗錯當作幽默,也不能追風使用不文明的語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