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用禁拍清單抑制文物拍賣亂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3 14:32:59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文化評析】

  非法文物拍賣的甄別、認定乃至叫停,仍有待於相關輔助性細則的制定,而執行環節也決定著新規能否真正落地。但無論如何,這一“禁拍清單”必將對以往暢行無忌的文物拍賣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國家文物局日前印發《文物拍賣管理辦法》,規定被盜竊、盜掘、走私的文物或者明確屬於歷史上被非法掠奪的中國文物等幾類物品,不得作為拍賣標的。

  中國文物歷來是拍賣場上的寵兒。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提速,“盛世收藏”概念更是深入人心,文物拍賣產業也獲得了長足發展。今年8月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儘管市場下滑,但2015年成交額仍達256.6億元,其中文物類拍賣標的成交近19萬件(套),成交額209.95億元。而從全球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規模已接近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總額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文物拍賣也屢遭詬病。有觀點認為,過熱的拍賣市場,直接刺激了文物的盜竊、盜掘、走私,也由此產生了諸多高估低走的拍賣亂象。

  考慮到中國歷史悠久,很多文物仍處於缺乏保護或保護不力的野外狀態,這樣的擔心並非不可理解。以河北靈壽幽居寺佛首為例,三尊佛首分別於1992年、1996年被盜,而其中的釋迦牟尼佛首1998年就出現在市場上。幸有河北省文物專家的不懈追蹤,才最終在今年3月份回到大陸得以身首合璧。

  也因此,此番新規明確規定“被盜竊、盜掘、走私的文物”不得拍賣,或將可能斬斷文物非法流通、變現的渠道,從而使文物免於遭受惡意損毀破壞。當然,具體的甄別、認定乃至叫停,仍有待於相關輔助性細則的制定,而執行環節也決定著新規能否真正落地。但無論如何,這一“禁拍清單”必將對以往暢行無忌的文物拍賣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