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日媒稱,中國國有輸電行業巨頭國家電網公司正尋求構建連接印度、韓國、日本乃至東南亞的輸電網絡。遠距離輸電和高壓輸電都需要巨額的投入,但有助於將中國國內的剩餘電量輸送到那些電力短缺的地區。此外為實現低碳社會的目標,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彈性使用方法也備受期待。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11月4日報道,由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與其他機構聯合主辦的“彭博未來能源亞太峰會”11月1日到2日在上海舉行。與會的中國、泰國、蒙古國等國的能源政策負責人均強調了在亞洲地區構建互聯電網的好處,表示在削減電力成本之外,對輸電網絡的靈活使用還將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國家電網公司總工程師張啟平在峰會上表現出向印度、東南亞等電力短缺區域輸電的強烈意願。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敏認為,亞洲地區的能源需求正在迅速擴大,亞洲能源互聯網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道稱,這種言論的背後有著中國政府的支持。王敏解釋說,這樣的嘗試與中國政府在2015年8月提出的電力行業空氣污染削減目標相一致。中國電建集團副總經理姚強指出:“連接地區間的互聯電網一旦開工運營,作為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性框架,將有助於各國完成去年通過的巴黎氣候協定所規定的污染物排放上限目標。”他強調,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中國在今年3月迎來了將電力行業發展重心轉向互聯電網建設的契機。國家電網公司於當月決定參與軟銀集團發起的“亞洲超級電網”構想並簽署備忘錄,目的是為與軟銀、韓國電力公司、俄羅斯電網股份公司在東北亞推進國際性互聯電網建設而實施調查、制訂方案等工作。
王敏預計,建設國家向國家輸電、大洲向大洲輸電的國際性超高壓輸電網方案也可能被提出,計劃到2050年開始運營,預計投資費用在50萬億美元。
BNEF創始人邁克爾·利布賴克在上海說:“技術上仍然面臨很多課題。輸電距離越長,發生故障或者遭受毀滅性影響的情況就會越多。這些問題都必須得到解決。”
報道稱,為實現自然能源的靈活使用,旨在構建國際互聯電網的非營利性團體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GEIDCO)秘書長王益民認為,對中國來說,國際性的系統互聯將可以把智能電網與超高壓輸電線、綠色能源結合在一起。他還自信地表示,技術上是可行的,GEIDCO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將完成從中國東部向韓國、之後是日本輸電的計劃草擬工作。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