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克強見證封存的109枚公章進了國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0 09:54:16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內,有一件特殊的收藏品:一個長寬各不足半米的玻璃箱內,密密擺放著109枚紅色公章。

  國博副館長黃振春說,這109枚公章“不僅是政府自我革命的生動見證,更是中國當代改革開放史的重要文物”。

  這些公章曾經“天經地義”地代表著政府的審批權力。2014年9月,在李克強總理見證下,它們被永久封存了起來。

  “這章做得多結實啊!不知束縛了多少人。”當時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李克強曾掂量著其中一枚銅質公章感慨道。

  同年11月,國博負責人專程前往天津,將這109枚封存的公章永久收藏進國家博物館。

  每枚公章都曾是一道通往市場的“關卡”。簡政放權改革中,天津濱海新區將分散在18個不同單位的216項審批職責合併為“一局一章”,原有的109枚公章就此廢棄。

  事實上,各類公章和證照束縛人民群眾手腳的事例比比皆是:一位普通市民四處找人證明“我媽是我媽”;一位創業者被各種“證”卡得開不了業;一位企業家甚至詳細記錄了自己耗時799天的審批歷程,繪制出一張長達4米長的“萬里審批圖”。

  在就任總理後的首次“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曾用通俗的語言形容,一些地方辦個事、創個業要蓋幾十個公章,群眾“惱火得很”,因此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他形象比喻:“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