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1日電/當在美國總統大選勝選不久的特朗普透過其推特帳號,公布其與蔡英文通話內容時,台海兩岸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差點為已經陷入對峙僵局的兩岸關係帶來另一個新的衝突。
中央網路報今天社評說,對於“蔡特通話”,中共當然是震驚不已,認為特朗普此舉等於破壞行之有年的“中美默契”。不過,因特朗普尚未正式就任,故中共高層按兵不動,只透過官方媒體公開回應,但經由多方管道與特朗普團隊接觸溝通,藉著美國國務院的背後運作,最後不僅特朗普女兒伊凡卡親自帶著長女出席中共駐美大使館的春節晚會,特朗普也在接聽習近平電話時,承諾會“尊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這段美陸關係的短暫齟齬,總算告一段落。目前雖然無法得知特朗普未來如何處理台美陸三邊互動,但相信他已經對中共“一中原則”的堅持,有所領悟。
在台灣方面,在“蔡特通話”曝光後,蔡政府固然顧忌兩岸關係及與美方默契而保持低調,亦要求黨籍“立委”不得藉此大做文章,避免遭致中共的強烈報復。
基本上,在野黨及民眾皆肯定“蔡特通話”,也認為蔡政府不聲張的作法恰當,但也呼籲蔡政府應儘速提出足以替代“九二共識”、恢復兩岸溝通管道,降低中共對民進黨政府的不信任感。
然而,某些偏綠媒體及獨派團體,卻認為特朗普是被動接受習近平的要求,足證特朗普內心還是質疑“一個中國”政策。這些獨派人士還天真以為,所謂的“一個中國”是中共拉攏美國制衡蘇聯、給台灣設下的人為圈套,更何況美國的“一中政策”不同於中共的“一中原則”,蔡政府當利用不信任中共的特朗普政府、共和黨掌控國會參眾兩院的大好良機,打破這個緊箍咒,讓台灣得以完成國家正常化的最後一裡路。
當然,所有的社會體制都是人類創造出來,就連國家觀念也是1648年西發利亞條約之後,才逐漸成形的。因此,既然是人為制度,沒有什麼不可打破或重建的,連“一中”政策或原則、甚至是“中華民國憲法”對兩岸關係之定義,都可修改或廢棄。
綠營過去常指責蔣中正漠視台海分離、國際社會支持“一中一台”的聲音,其1971年退出聯合國的決定,更是台灣至今仍不為國際社會承認是“主權國家”的元兇。
但真相是如此嗎?中共自1950年代以來,即以“一中原則”與美國進行多回合華沙談判,從未自“兩岸同為一中”讓步,連加入聯合國都以“‘中華民國’退出該組織”為條件。
因此,問題在於誰有能力打破這個自1949年以來就存在於台海之間的成規?美國是二戰後的世界霸主,其政治、軍事及經濟影響力遍及全球每一角落,是最有能力修改“一個中國”的國家,只要華府願意冒著與中國大陸正面衝撞的代價。
蔡政府及“台獨”人士應嚴肅思考下列問題:為何尼克松政府會在1972年同意簽署“上海公報”,認識到“台海兩邊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並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卡特政府為何在1979年,同意以“與‘中華民國’斷交、撤軍、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為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關係的三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