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 阿米爾·汗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近些年來,這位年過半百的印度“全能王”參與的電影部部大賣,更在好萊塢大片占據中國電影市場半壁江山的情況下,能夠為印度電影爭得一席之地。由阿米爾·汗監制並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上周五上映,在排片並不占優的情況下,首周末三天票房過8000萬,昨日票房過億,且隨著口碑發酵,後勢強勁。
雖然印度電影很少在國際電影節上得獎,但他們卻創造出了“寶萊塢”,在全世界電影市場都有觀眾。他們的明星更是不乏成功打入好萊塢者。與印度電影相比,中國電影應該學些什麼呢?
敬業——先增肥再暴瘦
在4月舉行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第二次來到中國的阿米爾·汗絕對是人氣最高的明星之一,演員、編劇、配樂、演唱、導演、制片,樣樣擅長,而且因為關心社會民生,曾被稱為“印度的良心”。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爾·汗的最新力作。電影不但奪得2016年寶萊塢電影票房冠軍,更創下了印度本土歷史票房之最。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教女兒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
拍攝這部勵志的體育題材影片,阿米爾·汗坦承最大的難度是他體形的變化。為了拍這部電影,阿米爾·汗先是暴飲暴食在短時間內從138斤增肥至194斤,隨後又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接受魔鬼訓練,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將體脂率從37%直降到9.8%,更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學習摔跤技巧,最終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年過五十的巨星為了一個角色還這樣拼,令人心生驚嘆,當被問道為何要用“先增肥後減肥”這樣迂回的方式拍攝電影時,阿米爾·汗笑稱因為“擔心電影拍攝完畢之後,就沒有動力減回去了”。
其實,在現在的拍攝條件下,這樣的體形變化完全可以用特效化妝來完成,但阿米爾·汗卻堅持要增重,因為他說人真的變胖的時候,身體機能是會發生變化的。他想真實地呈現出胖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身為演員,增肥和暴瘦都是常有的事,你必須要有職業精神。”所以阿米爾·汗大肆吃各種食物讓自己發胖,開始還覺得很有趣,可是慢慢地看著自己胖成了圓球,連坐下都感覺到累,他是真真感受到了胖人的“痛苦”。可是更痛苦的還在後面,他稱減肥的過程簡直是噩夢。
真實——不炫技 老老實實講故事
這種真實感,無疑是影片打動觀眾的一個主要原因。除了外形上的真實,阿米爾·汗還與故事原型馬哈維亞先生接觸了很久,他還學了印度方言以求融入到角色中。因為尊重,阿米爾·汗說電影的99%都是真實情節,他不想“炫技”,也不想為電影增添什麼“花邊因素”,他只是想老老實實地把這個故事講好。可是這個“老實”卻不意味著故事的平淡,影片節奏鬆弛有度,有溫情有喜劇有燃點,毫無文化違和,讓中國觀眾能深深共鳴。
拍攝《摔跤吧!爸爸》難免受傷,阿米爾·汗和片中扮演他女兒的演員都分別經歷了背傷、骨折等痛苦,他們不會想到什麼替身、摳像這些問題,所以電影中的摔跤比賽才會讓觀眾看得那麼緊張,每場對決都像是真實比賽,讓觀眾揪心。
正能量——遵從本心拍電影
印度電影載歌載舞,有美女,有美景,有歡樂,有感動,類型也豐富,可是,不管什麼題材,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有著對人生、對宇宙、對世界的思考,那種無腦的低俗喜劇很少。
阿米爾·汗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自己拍戲從來不會按照類型和個人喜好選擇劇本,“關鍵在於故事能否觸動我的內心。我之前也拍過動作片,一樣令人感動。” 阿米爾·汗的作品並不都是討好觀眾的作品,他的電影時常在收獲高票房的同時也受到爭議,例如《我的個神啊》就嘲諷了印度宗教。阿米爾·汗並不在意這些社會壓力,他認為任何一部電影都會有不同的聲音,作為電影人,應該以很開放的態度接受各種聲音,“電影的作用不僅是娛樂。電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應該為社會做貢獻,啟迪人心,讓社會像大家庭一樣。”
作為一位拍出了不僅在印度本土大賣,在國外也廣受歡迎的作品的電影人,阿米爾·汗對於合拍顯然有發言權,他表示自己在電影世家中長大,從小耳濡目染的創作要義就是——故事永遠是電影的核心:“在我看來,有一個好的角色,有一個好的故事以後,電影是可以超越國境的。在我讀到一個劇本的時候,我只會考慮自己是不是因此而興奮、激動,我不會考慮印度觀眾或者全球觀眾如何看待這個劇本,它能不能受到印度或者是國際觀眾歡迎,這是我猜不到的,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會遵從我的本心,這是我拍電影的最大動力。”
貼地氣——堅守印度文化
好萊塢在中國被戲稱為“好萊虎”,而這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幾乎所有國家的電影都受著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可是在印度,強大的好萊塢電影卻無法影響印度電影,甚至現在印度電影和電影人在世界電影的地位處在上升趨勢,印度被稱為寶萊塢,問及原因,阿米爾·汗認為其實沒有什麼秘訣,“只是因為我們與觀眾走得更近。我們不怕好萊塢,因為我們的電影一直堅持自己的特色,只要我們的人民喜歡印度文化,印度電影就會一直壯大下去。”
阿米爾·汗認為本土文化特色不應該成為合拍片障礙。他舉例說:“2001年有一部電影講的是印度中部一個小村莊打板球的故事,這部電影最後獲得了奧斯卡提名,在全球各地放映都取得了成功。再比如一部電影反映了中國的文化特色,作為一個印度人或許覺得不熟悉,但我也會為有機會了解這種文化的差異感到興奮。”在他看來,合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能夠讓兩國優秀的導演、演員們得到新的機會,也能夠促進文化上的交流:“不過不能對合拍這件事過於樂觀,要有一個好故事,然後要多努力才可以。”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