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
浙江日報報道,博物館中大量文物的背後是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文物“活”起來,將其內在的精神傳承下去才有意義。從今年3月起,記者從省內各大博物館中遴選出最珍貴的藏品,在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鎮館之寶”系列報道,通過小小的手機屏幕,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本報匯集這些“鎮館之寶”做一次跨越數千年的歷史展示。以期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見證歷史:山水合璧 彩鳳重鳴
文物是有記憶的,它是一種物化的文化,凝聚著古人的審美情趣,記錄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一頁杭州,一頁台北。600多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流傳至今,《富春山居圖》承載太多悲歡離合。
黃公望一生畫了許多畫,流傳至今的有《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快雪時晴圖》《富春大嶺圖》《九峰雪霽圖》《江山勝覽圖》《秋山幽居圖》《兩岩仙觀圖》等,代表元代山水畫變革時期的新面貌。其中《富春山居圖》尤為人們稱道,與王羲之的《蘭亭序》一樣,被譽為“聖而神”之作。
那是2011年5月18日,人們目送浙江省博物館珍藏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第一次遠行,與各地館藏的明清畫家沈周、王原祁等11件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作品一起,共赴台北故宮博物院“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361年離散,今朝合璧——2011年6月1日上午,浙江省博物館藏《富春山居圖》(剩山圖)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在台北首尾相連,山水合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