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日電/眼下已進入西非雨季,走在紅土地窄窄的田埂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嫩黃的稻田,空氣中還彌漫著一股清香。
“這就是水稻花的香,蒸熟的香米發出的就是這種味道。”隨行的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師趙篤樂說。
細聞,果然是香米的味道,只是更清幽,更柔軟,更綿長。仔細一看,不少水稻頂部抽出了花穗子,上面白色的便是稻花了。
趙篤樂說,這是公司正在培育的雜交水稻香米品種,已經連續3年通過了尼日利亞的相關試驗,待到尼日利亞農業部技術審定後,有望成為普通尼日利亞家庭的“盤中餐”。
雜交水稻需要高肥高水。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的試驗田位於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郊區的丘陵河穀地帶,地處尼日利亞中心位置,氣溫很高,雨水相對較少。為了給水稻補水,抽水機正從一旁的小河道里抽水。
趙篤樂指著遠處小河中央的一片鋼筋說,公司正在小河里修建堤壩,等堤壩建成後,就可以對稻田進行自流灌溉了。
據趙篤樂介紹,在這片不到兩公頃的水稻試驗田里,種植有多個水稻品種,其中雜交水稻品種18個。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尼日利亞要經歷漫長的旱季,中北部地區幾乎滴雨不下。為適應尼日利亞的熱帶氣候,公司還專門開辟了一塊旱稻試驗田,對水稻做了兩次抗乾旱試驗。
“讓水稻經歷兩次嚴重缺水,每次都是在水稻快死的時候再澆水。”趙篤樂說。這些歷經考驗的品種可以在尼日利亞旱季較長、雨水不多的地區生長。
記者在旱稻試驗田看到,經過兩次耐旱試驗的旱稻長勢良好,田里沒有澆水。
尼日利亞是西非第一人口大國,人口約1.8億,主食大米的人群越來越大,每年要消費約300萬噸大米,其中60%需要進口。為了實現糧食自給,尼日利亞政府禁止進口大米,這就為尼水稻生產和水稻制種業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機會。
趙篤樂隨手撿了稻田旁小道上一個落地的成熟芒果,感慨地說:“尼日利亞常年熱量充沛,真是發展農業的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