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開放民主守望協會成立 廖達琪談大數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3 15:24:39


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廖達琪。(中評社 梁雅雯攝)
  中評社台北6月3日電(記者 梁雅雯)2018年底將舉行地方九合一選舉,台灣開放民主守望協會3日發表“台北市長換誰做?中山大學推大數據預測”。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廖達琪受訪指出,傳統民調透過市話抽樣,無法觸及年輕人,但年輕人的聲量對選舉影響大,她認為,選舉民調應和大數據互補,從長期來看才準確。

  台灣開放民主守望協會是由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廖達琪等創立,3日在成立大會上,舉辦“台北市長換誰做?中山大學推大數據預測”發布會,廖達琪於會前接受中評社採訪,對民調和大數據差異進行分析。

  廖達琪指出,民調的問題出在現在市話使用率較低,而手機資料庫又不完整。要做準確的推論一定要有很好的母群體,也就是說,應該要有所有人的手機號碼。現在民調會出錯,通常因拒答率太高,且年輕人很難觸及到,因此,民調一定要去看其他部分,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資訊技術數據解讀。

  廖達琪對中評社說,倘若從大數據分析社群網站言論,樣本數很大,涵蓋包括發言和回文,整個在facebook和PPT上的發言都可收到,而這些群體就都是年輕人。雖然,實際上抽出來的東西代表性不如民調,但能探測到民調探測不到的年輕人群族,年輕人的聲量是會影響選舉。

  廖達琪表示,從2014年太陽花影響2016大選後,大家都很希望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大數據可透過一個事件來和候選人聲望來做對應,比如說柯文哲在3月27日反去蔣,他的聲望是提高的。她認為,透過民調和大數據應該互補,且不論民調或大數據都應該要長期來看才準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