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評論員 樂國平)6月以來,本已動蕩不堪的中東地區向著更加混亂的狀態發展。卡塔爾外交危機依然棘手,美國、俄羅斯、伊朗、土耳其都爭先恐後地介入其中,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槍林彈雨中的敘利亞戰場,也在短短幾天內見證了大國博弈的不斷升級,一場世界大戰儼然將在敘利亞這個可憐的小國之內爆發。
伊朗於6月18日向敘利亞境內發射導彈,美國又在同一天擊落敘利亞政府軍戰機,這是美國首次直接打擊敘利亞戰機,20日則又傳出美國聯軍擊落敘利亞無人機的消息。敘利亞政府及其盟友伊朗、俄羅斯對美國的行為反應強烈,俄羅斯國防部甚至宣稱將在敘美軍設施納入打擊目標。
美軍首次擊落敘利亞政府軍戰機,其國際政治意義超越了這一軍事事件本身。高舉“反恐”大旗,奉行“孤立主義”、“親俄”的特朗普,理應與敘利亞政府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如今的事實卻是特朗普政府與敘利亞政府之間的摩擦,比起此前的美國民主黨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去年美國大選之時,希拉里意欲堅定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打擊敘政府,讓許多人認為一旦民主黨繼續執政,敘利亞戰爭將持續升級,中東的和平會愈發渺茫。因此,當特朗普擊敗希拉里時,不少人對於中東的和平與反恐產生希望,特別是特朗普對俄羅斯的好感,可能會令美國新政府與俄羅斯支持的敘政府捐棄前嫌,合作打擊極端組織。特朗普新政府即使不能立刻讓中東實現和平,至少可能令衝突降級。
事與願違,特朗普上台後不久,就以“使用化武殺傷平民”為借口,對敘利亞政府軍的基地進行了重磅打擊行動,如今又出動美國戰機擊落敘利亞政府戰機,這些行為與特朗普身上的“反恐”、“孤立主義”、“親俄”標簽顯然完全背離。
特朗普政府所作所為是否證明了其中東政策與選舉時的態度發生了巨變,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何在,將對地區局勢產生何種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