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德國的政治穩定被衝了一個趔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5 10:11:43


默克爾(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德國大選24日舉行,民調機構初步統計顯示,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獲32.7%的選票,大降約9%,社民黨也下降5%以上,獲20.2%選票。極右的德國選擇黨一躍成為第三大黨,德國歷史上看來將首次有6個黨進入聯邦議院,小黨崛起成為一個趨勢。

  這次選舉結果應不會影響默克爾再次出任德國總理,她將進入自己的第4個任期,追平執政16年的科爾,並列執政時間最長的德國總理。德國的“政治穩定”在發生搖晃的情況下得以維持。

  被認為代表“民粹”的特朗普登上美國總統寶座,英國脫歐了,法國的兩大老牌政黨則被年輕的馬克龍帶領不滿現狀的法國民眾打得一敗塗地,德國似乎成了西方保持穩定的最後希望。德國的選民們像是為這一希望打了一場遠比想象要艱苦得多的保衛戰。

  聯盟黨所獲選票縮水了,它組建聯合政府變得更艱難。但是默克爾作為只有“弱黨”的德國培育出的“強勢領導人”,這個格局迄今得以維持。執政16年,在西方只有德國才會給出這樣的機會。很多人認為,這反映了德國人願意看到國家相對穩定的政策和路線,不希望政黨政治帶著整個國家瞎折騰。

  經濟穩定和政治穩定在德國很難分辨出誰是因誰是果,人們只能說,德國是長期經濟發展最扎實的歐洲大國,也是政治確定性最高的西方大國。德國可以被當作政治危機導火索的事情一點不比其他歐美國家少。整個西方最近幾年都在爭論難民問題,默克爾一度奉行“最激進的對難民開放政策”,而難民問題卻似乎在這次大選中被淡化了一樣,只有極右翼的選擇黨就此猛攻默克爾,其他黨都沒怎麼提。

  西方的體制決定了多元的釋放,但德國一直是多元世態中共識最突出的西方大國。有人甚至認為,德國由於總理實際任期長,等於是一定程度上“放棄了政黨輪替”,這種總結雖然有些極端,但卻充分刻畫了德國的不同。西方世界中意大利那樣走馬燈似地換政府,以及美國選舉競選對手之間恨不能刨對方祖墳似的互罵,德國都避免了。

  其實現代社會裡,問題都是明擺著的,看到、指出問題很容易,解決問題意味著一定的社會痛苦。選舉社會裡,選民常常被“慣壞了”,福利不斷累加,社會逐漸失去競爭力。西方很需要能夠為社會做出理性選擇的權威,默克爾迄今相對成功地在德國扮演了這個角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