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剛剛滿一年,在國際範圍的使用已經實現穩步發展。中國埃及商會主席迪亞·菲基日前表示,人民幣正在成為埃及第二大常用貨幣。
菲基說,受相關政治壓力影響,一些國家不喜歡使用美元或歐元進行交易,而中國秉持不干涉主權國家內部事務的原則,這使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總規模超過3.3萬億元人民幣,極大便利了境外主體持有和使用人民幣。
埃及金字塔政治與戰略研究中心亞洲項目負責人穆罕默德·法拉哈特說,人民幣在促成阿拉伯國家內部直接交易的過程中,自身接受程度和範圍不斷提高,正在轉為國際貨幣。
法拉哈特認為,IMF吸引人民幣“入籃”增加了全球投資者使用人民幣的信心。鑒於中國貿易和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人民幣國際化將促進國際貨幣多元化,對鞏固世界穩定和金融交易穩定產生積極作用。
當前,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地位穩定。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統計,截至2017年6月,全球有超過1900家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新加坡、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菲基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國都有興趣與中國進行貿易,這必然會增加人民幣的國際使用,並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發展。(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