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2月14日是西方國家傳統節日之一——情人節(Valentine's Day)。這個日子起源於基督教,情人們通常會通過各種浪漫的形式來慶祝。中國古代文學元雜劇《西廂記》有雲:“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意在祈盼愛侶們都能譜寫佳話。鬥轉星移,王實甫的言語猶回蕩在那西廂裡,人間已進入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21世紀。
據英僑網報道,在中國,社會輿論用“剩”這個詞來形容在適婚年齡段仍沒有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人。而在小編們的周圍,也有一群有著類似屬性的小夥伴。他們對婚姻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卻也曾遭遇過家人的催婚和朋友的不理解。因此借情人節的契機,《英國僑報》編輯部帶大家一起走進他們,了解“被剩下”之外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江煥明(27歲):“人生才剛開始,還有更重要的事等我去做。”
“本來我挺期待這個春節,畢竟英國沒有‘春節假期’的概念,往年這時候我都在上課,也不可能飛回去。終於今年工作了,領導給我批了假期,心裡還是蠻激動的。只是一想到回國後就要直面家裡人的催婚,我就有點小焦慮,想滿足他們的希望又不想委屈自己。”
2013年來到英國的江煥明,目前有一個交往近一年的男友,但暫時不考慮結婚。她坦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個人事業尚未起色,談及婚姻言之過早。“你也知道,現在英國工簽很不好拿,我必須要認真對待。加上這家公司只有我一名亞洲人,我個人的言行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中國人,因此我希望凡事能盡善盡美,避免工作上的紕漏。所以我的重心都放在提升業務技能上。何況倫敦的誘惑如此之多,有時我還靠著家裡接濟滿足購物欲,所以如果現在結婚,甚至很快面臨生小孩,不僅會分散我的工作經歷,經濟負擔也會更重。”
下周就要回家過年,江煥明開始近鄉情怯。她滿臉糾結地向記者吐槽自己即將會遭遇的升級版催婚轟炸。“我爸、媽、姥姥、爺爺對我‘還沒結婚’這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樣。我爺爺對這件事特別著急,是因為他想逗逗小曾孫頤養天年;我姥姥覺得,女生只要一過25歲,就應當結婚,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人類可以延續的基礎,否則之後就不好生孩子,就會被婚戀市場所淘汰;我媽則希望我找一個最適合我的人,讓他來照顧我,或者能和男友穩定下來;而我爸總是催我的原因,可能是在他的朋友圈裡沒有存在感。”
幾天前,江煥明收到了爸爸發來了幾張微信朋友圈截圖,內容是他的朋友們曬出來的孫子輩照片。“大概是因為我爸的‘小’夥伴都抱上了孫子,只有他的女兒遠在天邊,連個孩子都沒有丟給他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讓他無形之中也承受了一些壓力。”
“但我特別能理解他們的心情。”江煥明告訴記者,長輩們著急,其實也是希望孩子們能幸福,希望能得到另一人真心照顧。“我也不想讓他們難過或是擔憂,但現在結婚真的不是最合適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