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增加古詩文背誦不是負擔是捷徑
http://www.CRNTT.com   2018-03-19 00:34:56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網評:增加古詩文背誦不是負擔是捷徑 

  來源:光明網  作者 唐曉敏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原院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 
 
  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增加了古詩文的背誦篇目,由過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有聲音說,這為學生增加了很大負擔。其實如果概覽之前的語文教育經驗,背誦並不能以負擔論之,反而有審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種學習的“捷徑”。

  從現代語文教育本身看,背誦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與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及民國時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則要求背誦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傳統語文教育中,學子需要也能夠背誦數十萬字。唐宋以來,為參加科舉考試,考試考生必須將《論語》《孟子》《書經》《禮儀》《左傳》等40多萬字的典籍全部精讀熟背。有些人甚至背誦的更多,如顧炎武、戴震都能夠將十三經全文背誦,甚至連“注”都能背誦下來。民國時期的一些學者,接受的是傳統教育,他們也都有出色的背誦功夫。國學大師姜亮夫曾談到,他在清華國學院時,同樂會上梁啟超、王國維即興表演節目是背誦古代文學作品,梁啟超背誦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國維則當即背誦了《西京賦》。
 
  傳統教育在背誦方面有著數千年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至少包括如下幾點:
 
  多感官參加背誦活動過程。傳統語文教學中,朗讀本身即是多感官參加的活動,需要同時動用眼、口、耳、腦,甚至還加上頭、身體的動作。這有助於提高背誦的效率。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早就指出:“參與接受某種印象或是一組印象的感覺器官越多,那麼,這些印象就會越牢固地在我們的機械的和神經的記憶中扎根,同時也就會越真實地保存在記憶之中,以後回憶起來也會更加容易。”因此,如果一個教師想使學生牢牢記住什麼東西,那麼他就應該注意盡可能讓兒童更多的感覺器官,如眼、耳、口、肌肉運動的感覺來參加識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