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9日至10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考察工作。(圖片來自: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四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基於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提出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重大論斷。
四年來,在新常態這一戰略思想指引下,我國經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經濟年均增長7.2%,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居世界第一;“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需求結構“消費超投資”,產業結構“三產超二產”,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習近平在中國經濟發展上所做的這一重大戰略性判斷和部署,不僅引領過去四年經濟發展,也為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指引中國經濟走向“新”“高”“度”。
“新”常態保持穩中有進
“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是“新常態”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同年6月13日,習近平首次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身份露面,精准決策,掌舵中國經濟巨輪在風急浪高的全球經濟寒流中平穩前行。
此後,習近平多次在中央重要會議和國際會議上強調“新常態”一詞,並就如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進行了深刻分析和闡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