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上周促成歐洲聯盟首腦會議就移民管控“歐洲方案”艱難達成妥協,卻沒能讓國內執政盟友滿意。
內政部長、基督教社會聯盟(基社盟)主席霍斯特·澤霍費爾1日提出辭職。基社盟與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70年聯盟黨“姐妹關係”面臨嚴峻考驗,兩黨2日進入緊急談判,尋求妥協。
經歷半年艱難談判,默克爾領導聯盟黨今年3月與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如今聯盟黨鬧“內訌”,默克爾莫非還得再經歷一次痛苦的“找朋友”遊戲?
【辭職關乎黨派前途】
與黨內緊急磋商後,澤霍費爾2日凌晨在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基社盟總部外確認辭職意願:“沒錯,我會把兩個職位(黨主席和內政部長)空出來,三天內兌現。”
他補充說,作為“調解措施”,定於2日晚些時候與基民盟主席默克爾會談,“希望在邊境管控和在邊境拒絕(非法移民入境)的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屆時將就辭職事宜作最終決定。
澤霍費爾現年68歲,自2008年起任基社盟主席,就任內政部長不過百天左右。黨內高層希望說服他留任。
基民盟人士說,如果澤霍費爾執意“在德國邊境驅逐已在歐盟他國做過登記或申請難民資格的移民”,違背默克爾“德國不應單方面將移民拒之門外”的立場,默克爾為維護總理權威,將不得不解除澤霍費爾內閣職務。
澤霍費爾的強硬立場關聯10月巴伐利亞州議會選舉形勢。2015年大批中東和非洲人湧入歐洲,默克爾採取邊界開放政策,德國迄今接納100多萬非法移民。赴德移民中許多人選擇居留富裕的巴伐利亞州,選民排外思潮漸漲。持反移民立場的德國選擇黨不僅在去年9月全國選舉中一躍成為聯邦議會第三大黨,也動搖基社盟70多年來在這個南部“門戶州”一黨獨大的根基。
最近民意調查顯示,基社盟所獲支持率已掉到50%以下,可能失去在州議會絕對多數的優勢。澤霍費爾需要保住“偏右”選民的支持。一些批評者則指責他以辭職相威脅是“為黨派利益犧牲國家利益”。
【失去聯盟太冒險】
基社盟和基民盟均成立於1945年,政治理念相似,都屬於中右翼。基社盟只在巴伐利亞州發展組織和參加政治競選,在聯邦議會與基民盟組成議會黨團聯盟。這一聯盟已延續將近70年,相當穩固,但並非沒經歷過波折。
熟悉德國政治的學者告訴新華社記者,歷史上基民盟和基社盟不止一次“鬧分手”。
鬧得最“凶”的一次,是聯盟黨在1976年原西德聯邦議會選舉失利後,基社盟威脅退出聯盟,基民盟則威脅到基社盟大本營巴伐利亞州發展組織、與基社盟爭奪地盤。經內部斡旋,雙方重歸於好。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梁錫江認為,澤霍費爾即使辭職,也不至於危及聯盟本身存在。
與默克爾政策矛盾公開化時,澤霍費爾有三種選擇:一是屈從於默克爾的路線;二是行使內政部長職權,兌現“在邊境驅逐非法移民”承諾;三是辭職。澤霍費爾提出辭職,既是表明與默克爾路線“劃清界線”,也是選擇一個相對“溫和”的選項,說明他不想冒被默克爾解職、雙方徹底撕破臉的風險。
梁錫江說,辭職風波讓兩黨分歧進一步公開化,不過目前而言,雙方仍希望維持聯盟現狀。
基社盟高層、巴伐利亞州長馬庫斯·澤德說,他贊同默克爾應拿出確定性更高的方案,但雙方“妥協空間很大”,基社盟不想打破兩黨聯盟、危及政府穩定。“我們可以在政府內部達成(妥協),而不是在政府外部。”
【如何兼顧“面子”“裡子”】
默克爾認為她在6月底歐盟峰會上與其他國家達成的“歐洲方案”與澤霍費爾的要求具有同等效果,但後者並不認同。
“歐洲方案”提議歐盟各國自願建立“移民申請處理中心”,甄別“真難民”和“經濟移民”,後者將被遣返;同時在北非國家建立“地區登陸平台”,力求把移民潮阻擋在歐盟外部邊境之外。
默克爾同十幾個歐盟國家初步談成雙邊協議,在這些國家登記過的移民將被遣送回去。默克爾認為,澤霍費爾要求單方面拒絕非法移民入境,會給其他歐盟國家“錯誤示範”,把移民負擔轉嫁給鄰國,可能引起其他國家效仿“關門”行為。
上海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說,目前兩黨陷入僵局,就看雙方在最後談判中能否找到既不違背各自底線、又能保存各自顔面的妥協方案。基社盟也要好好掂量,一旦解除與基民盟的聯盟關係,可能進一步動搖基社盟在巴伐利亞州的根基。
福沙輿論調查所上周發布的民意調查顯示,大約68%的巴伐利亞州民眾支持“歐洲方案”立場,而非德國自行其是。
基社盟在聯邦議會中的黨團領袖亞歷山大·多布林特對媒體說,他不會接受澤霍費爾辭職。
澤霍費爾辭職對解決政府內部移民政策分歧並無幫助。基社盟領導層必須決定,是推出新的內政部長人選來接替澤霍費爾、延續與基民盟的執政聯盟;還是就此“分手”,現任聯合政府隨之瓦解,默克爾將需要尋找新的執政夥伴。
鄭春榮說,綠黨有明顯參與執政意願,和社民黨一樣支持“歐洲方案”,默克爾可選擇綠黨替代基社盟;如果重組不可行,默克爾可選擇當“少數派政府”,或在議會發起對政府不信任投票,請總統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