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談會嘉賓一同為港青到大灣區發展的美好前景點讚(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香港青年近年積極到內地開展事業,但因文化和政策上的差異,往往面對不少困難。多名青年代表在“港青逐夢大灣區”座談會上分享自身在內地工作的經歷。有教育界人士反映,由於港人無法取得內地的教師資格證,即使有教育使命,在內地亦無從發揮;有港青因為無內地戶籍,只能安排子女入讀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他們均希望大灣區能有更開放的制度,便利港青到內地工作及生活。
從事教育事業的香港菁英會執委梁思韻,早於八至十年前已到廣東省從事教育工作。她形容當時情況“很痛苦”,既對內地認識不多,又因香港人無法取得內地的教師資格證,不能在當地擔任教師,十分無奈。
梁思韻指出,如今有些港人到內地辦民辦學校,儘管能夠當法人,但仍然不能當校長及教師,她期望內地未來能夠開放教師證,讓更多港澳台教育工作者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光發亮。
從事金融行業的香港華菁會執行主席饒桂珠稱,幾年前開始實行財務方面的人才外包服務,卻發現無論交給香港或是內地的會計師行處理,都因為雙方不了解對方的會計制度而出現問題,容易變成“兩邊公司都不能用”的情況。
天大研究院高級助理張絲蕊在剛過去的暑假,與多位清華大學的港澳學生交流,發現他們正面對政策不完善及心理上的擔憂等實際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戶籍。在內地的制度中,戶籍與升學、就業、醫療、保險、置業都息息相關。不少北上工作的港青因為無戶籍、無身份證,即使在內地工作,亦只可為子女報讀私立學校或國際學校。但內地的私立學校學費高昂,又不能享受12年義務教育,國際學校的質素則參差不齊,令子女教育問題成為阻礙港青回內地工作、就業、創業的一大顧慮。
辦理銀行卡困難重重
香港學生到內地升學及實習,亦會遇上各種生活上的困難,香港樹仁大學會計系三年級生楊錦富今年於六月至八月到深圳一間投資銀行實習,工作涉及手機應用程式開發,雖與大學專業不同,但可拓寬知識領域。
但楊錦富坦言,初到深圳便遇到多種困難,如辦理銀行卡要繳交四類文件,當中有兩類難以處理,包括是納稅號碼及地址證明,同期實習學生亦有這方面的困難,相信港生到大灣區工作亦會遇到類似問題,希望未來能夠得到解決。
(來源: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