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需要找準新定位融入新發展 |
中評社香港1月7日電(作者 李環)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十九大確立新時代發展目標與方略的元年,也是香港新一屆特區政府落實施政方針的第一年。林鄭月娥帶領下的特區政府對內重民生,對外拓新機,以“補選”、“禁獨”、“融入”等關鍵字串起全年施政,積極作為,呈現良好氣象。
兩次補選顯民心思定
3月,立法會九龍西、新界東和香港島三個議席補選,建制派首次在單議席單票制情況下勝出,且總得票數與反對派票數拉近,成功守住分組點票優勢,即不僅在35個功能界別議席中佔據半數以上,而且在35個直選議席中佔據17席,另有兩席空缺。11月,建制派候選人再次在九龍西立法會議席補選中勝出,顯示在地區直選中,建制派與反對派長期以來總得票數呈“四六”的“魔咒”徹底被打破,香港政治版圖變“五五”分。立法會力量格局的變化,加之議事規則的修訂,令惡意“拉布”再難發生。雖然仍難免出現個別立法會議員阻撓、擾亂議事廳秩序的行為,但整體行政立法關係好轉,有利特區政府順利施政。兩場補選的勝利,不僅是建制陣營的一劑強心針,更是香港民心思定的風向標。經過了多年的政治爭拗,尤其是“佔中”造成的社會撕裂,港人逐漸看清,空談政治口號誤港誤民,找准自身定位,奮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才是當務之急。
特區政府亮劍“禁獨”
“佔中”後“港獨”激進勢力的冒起令中央關切在香港如何維護好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之重任。回歸21年,香港仍未完成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有關加快立法的聲音隔一段時間就會響起,不同立場、不同派別的人各有焦慮。特區政府完全明瞭完成立法是憲制責任,但認為仍需創造“合適的條件”。23條立法的完成或仍需時日,但並不表明特區政府容忍宣揚“港獨”的行為。2018年,先後有三名主張“本土自決”的參選人在參加立法會補選、鄉郊代表的選舉中被選舉主任DQ(Disqualified);特區政府也依據《社團條例》禁止主張“香港獨立”的團體運作,顯示對“港獨”“零容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