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近年來,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初見成效。但在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起步發展階段,一些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不容忽視。例如,一些農民銷售大多還是“原字號”“初字號”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產業融合不緊密;一些地方缺乏頂層設計和長遠發展規劃,粗放式發展既破壞了鄉村風貌,也不利於新產業新業態的可持續發展;還有一些地方缺人才、缺技術,融資難、用地用電難等瓶頸亟待破解。上述這些問題既有新情況,也有老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必須依靠創新理念、深化改革,在發展中加以解決。建議從三方面繼續著力。
加快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體系。近兩年,國家創建認定了兩批6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培育了1500多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了鄉村經濟發展的支點和平台。建議國家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產業園圍繞縣域主導產業開展全產業鏈開發,培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力爭到“十三五”末創建認定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體系。
加強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建設。2018年國家啟動了“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主產區產地初加工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力度,首先保障主產區加工流通用地需求,支持加工企業就地就近建設分級分選、貯藏烘幹、包裝保鮮等設施,降低產後損耗,建立穩定的產銷對接長效機制。
建立鄉村產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綠色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價值體現,也是樹立鄉村產業品牌形象的關鍵所在。建議國家加快建立統一的綠色農產品市場准入標準,推行農產品標準化、標識化、身份化。加快制定農產品分類、編碼標識、平台運行、數據格式、接口規範等關鍵標準,讓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種講良心、賣得稱心、買可放心、吃得安心”。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餘欣榮(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