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鹽池縣的灘羊目前已達300多萬只,貧困戶收入80%以上來自以灘羊為主導的特色產業。
鹽池縣林木覆蓋率、植被覆蓋率分別達到31%和70%,草原產草量由10年前的每畝48千克提高到147千克。
是什麼點綴了寧夏鹽池的春色?寬闊的花馬湖,映照出藍天白雲,靜靜依偎在鹽州大草原的鹽池古城,正在被春風喚醒,周圍山坡草原上、樹梢上,看到草木吐綠,聽到鳥兒歡歌,無不讓人心情舒暢。
比春色更讓鹽池人欣喜的是,經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第三方嚴格評估考核,鹽池以綜合貧困發生率0.66%、群眾認可度97.71%的優異成績,正式退出了貧困縣序列,成為寧夏西海固區域率先摘帽的縣。
“增收靠的是飼養灘羊!貧困戶收入80%以上來自以灘羊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鹽池縣縣長戴培吉說。
灘羊是鹽池的傳統產業,鹽池農村70%左右的家庭以養羊為生,曾經高峰期養殖量近70萬只。可為啥以前就貧困呢?原因就在於無序養殖,養多了草原逐漸荒蕪,草沒了,沙就來了。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75%的人口和耕地處在沙區。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沙滿地跑,沙丘比房高。”65歲的馮記溝鄉馬兒莊村村民王占勝回憶道,“那時真被沙欺怕了。”
改變發生在2002年。這一年,鹽池在全自治區率先實行封山禁牧。千百年來都自由放牧的羊群全部進舍入圈飼養,草原、林地等圍封育林育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