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 沉寂3年多的核電再次走進公眾視野。今年一季度,有關核電的消息接連不斷。專家預計,年內至少將有10台機組獲批,並有望開建。核電重啟背後是廣闊的市場,但安全始終是高懸於核電發展之上的關鍵前提和絕對底線
沉寂3年多的核電再次走進公眾視野。“有序穩妥推進核電建設仍然是我國的基本戰略,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是全面進入清潔能源時代的必然選擇。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如是說。這意味著,核電行業結束3年零核准的困局後,有望迎來復甦之年。
資料顯示,自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電機組後,中國核電行業經歷了3年多的“零審批”狀態。
2019年初,這一“冷凍”狀態開始悄然改變。1月30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漳州核電一期項目1號、2號機組,以及中國廣核集團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項目1號、2號機組獲得核准。3月18日,生態環境部公示了兩份關於漳州核電、太平嶺核電項目的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漳州核電1號機組、太平嶺核電1號機組將於2019年6月份開工。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徐玉明透露,年內至少將有10台機組獲批,並有望開建。他表示,目前有8台機組的審批在年內較為明確。分別是採用“華龍一號”技術的漳州核電一期兩台機組、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兩台機組,以及採用俄羅斯VVER技術的遼寧徐大堡核電、江蘇田灣核電各兩台機組。
核電在我國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根據國家原子能機構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45台,裝機容量4590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1台,裝機容量為1280萬千瓦,規模居世界第一位。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介紹,2018年新投產7台機組,在運核電機組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發電量29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6%,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7184小時。中國自主創新的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進展順利,有望2020年建成投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