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2019年,是深化派駐機構改革的關鍵之年。當前,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探頭”升級推動監督精准性、穿透力不斷增強。
派駐監督是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強化自上而下組織監督的重要形式,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在部署工作時明確要求,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分類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制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工作規則和考核辦法。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協調銜接,推動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有效貫通,健全和完善監督體系,把權力置於嚴密監督之下。派駐機構作為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紀委監委行使監督職能,必須用好紀律和法律“武器”,當好政治生態“護林員”,不斷提高及時發現“病樹”、協同處置“爛樹”、準確把握“森林”、有效厚植“土壤”的能力,真正擦亮“探頭”、強化監督實效,做到既看得見、又管得住。
派駐監督是督促駐在部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有力抓手。“派”和“駐”是方式也是特點,“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要聚成合力,就必須眼中有“事”、心中有數。在工作職責範圍內,要提高主動性、做“行動派”,提升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把握動態的能力和效果。要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伸長耳朵、瞪大眼睛,及時提醒、防患未然,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派駐機構既要依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又要依照憲法和監察法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根據授權行使相應紀檢監察權限。這意味著,派駐機構既要對駐在單位黨員領導幹部和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實行監督監察全覆蓋,又要緊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重點突出。特別是重點抓好對駐在單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員的日常監督,掌握重點人、重點事,以履行監督責任為基礎,推動駐在單位黨組織全面落實主體責任,達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效果。
派駐監督具有近距離、全天候、常態化等特點,派駐機構既是“常駐不走的巡視組”,也是機動靈活的“觀察哨”。要自覺把監督寓於日常工作中,通過經常性的談心談話,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督促駐在單位幹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同時,在查辦腐敗案件時,要堅決以上級紀檢監察機關領導為主,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檢監察機關報告。
派駐監督本質上是政治監督,是上級紀委對下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監督。派駐機構履職盡責,歸根到底是為了推動駐在單位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大政方針。因此,必須從政治的高度和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通過治小病、治未病,維護良好的政治生態,最大限度激發駐在單位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進而促進駐在單位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